“我国钢铁行业走向碳达峰、碳中和,根本解决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4月23日,在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强调说。
钢铁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看来,“达峰”不难,“下坡”不易,单靠钢铁行业自身,要实现碳中和是有难度的,但如果考虑全社会的协同,钢铁行业未来则有可能趋近碳中和。
殷瑞钰初步判断,我国钢铁行业已接近进入碳排放峰值平台期,越早实现碳达峰,越有利于后续的脱碳化进程,要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他表示,落实“双碳”目标,粗钢产出总量控制与流程结构调整是两大重要抓手,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重要支撑。
殷瑞钰指出,长远来看,在逐步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未来钢铁行业的生产制造流程将趋向为三大类,即高炉—转炉长流程、全废钢电炉流程和氢还原—电炉流程,并由此派生出不同模式的钢厂。对于一些长流程的钢铁联合企业,还有可能与建材、化工、电力等企业共同形成工业生态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也表示,要想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就要准确把握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方向,围绕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高质量、更好使用、更易加工、更加绿色的钢铁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
超低排放是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其不仅是单纯末端治理,更是一场全方位的绿色革命。李新创建议,在工艺路线选择上,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全面诊断,充分摸清存在的问题,实施改造时应选择成熟可靠的工艺,避免因工艺技术问题造成返工或不达标。
李新创还提出要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节能工艺技术,推广智能料场和皮带智能化管控、烧结电除尘寻优节电、烧结烟气循环、烧结强力混合机、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转炉烟一次烟气干法除尘、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轧、铸坯热装热送、在线热处理等技术。此外,还要加大熔剂性球团生产、高炉大比例球团矿冶炼等应用推广力度。
他还建议,钢铁企业或园区通过建设微电网和储能装置等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余能余热利用、能源信息化管控等系统集成,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此外,钢铁企业要进行智能管控,实现企业生产、物流、能源、低碳、设备、安全、环保等数据全流程跟踪管控,助力企业实现节能降碳。
何文波指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国民经济及钢铁工业自身发展客观需要,综合技术发展状况,科学统筹谋划,分阶段、分步骤,合理有序推进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产品迭代升级、捕集封存利用6条低碳技术路线的研发与应用,做到技术发展有的放矢、阶段目标明确可行,这将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调整的过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