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人口,咱们国家可是从来都不缺。

中华上下5000年,人口一直以来都有着绝对优势。

过去人口多打得胜仗也多,但现在是和平年代,仗虽然没法打,但却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同样是一块钱,放在美国只能激起不到5亿的浪花,但我们却是14亿。

尤其是现在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崛起,在促进国民消费的同时,也让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彻底发生改变。

过去是走街串巷吆喝贩卖,老远就能听到,现在成了足不出户不远万里都能送到,但就是少了些面对面砍价的快感。

尤其是直播卖货的兴起,动不动就买它,买它,买它!

有幸看过几场,真的很容易让人失去控制力。

说实话,电商平台算是挖到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懒。

虽然方便了消费者,但实体经济的发展却被打得体无完肤。

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国外的零售商根本不可能不眼红。

当然,我们非但没有拒绝,反而夹道欢迎。

然而他们来时有多高兴,来后就有多难受。

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与价值观和国外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国外那套所谓无坚不摧的管理体系压根就不奏效。

国内的零售商“土是土了些”,但竞争力根本不输国际大品牌,毕竟强龙还难压地头蛇呢?

国内零售商竞争、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从2012年开始像百思买、家乐福等许多国际零售品牌相继退出国内市场。

说实话真的不是有意在打压,是他们根本适应不了国内的销售模式。

你看现在许多小零售商们线上线下的双线销售模式,不是依旧风生水起?

反观国外这些零售商巨头,一家接着一家,现在就连沃尔玛也想走。

从去年开始,沃尔玛的门店就已经开始陆续关闭。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沃尔玛位于深圳的首家门店就已经不再补货,业主也主动提出了不再续租的要求,随后不到一个月就关门大吉了。

另外在去年8月份左右,位于北京和重庆的沃尔玛实体门店也宣布关闭。

其实从2012年开始,沃尔玛关闭的门店数量就已经越来越多。截止到2014年关闭了40家,而截止目前至少也已经关了120家门店,基本都快关干净了。

不仅是沃尔玛,就连国内本土的许多零售行业也开始变得不景气。

国外许多大品牌在国内市场吃瘪后,亏损都较为严重,最终纷纷选择退出。

虽然身为零售行业巨头的沃尔玛还在苦苦支撑,至于还能坚持多久?

不妨先来看看他们去年的财务数据:

去年第三季度结束,沃尔玛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40%,总和净利润降幅35%,营业收入的增长连5%都不到。

行业不景气,来自电商的冲击只是一方面,疫时代与通货膨胀的影响,让当前的实体零售行业都在面临这样的难题。

其实说实话,许多国际零售企业纷纷败走麦城,根本就不是什么“强龙难压地头蛇”,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懂国人的消费观。

欧美市场的消费观念都比较固化,就和他们做饭一样,做每一道菜的佐料都要精确到分毫不差,可能一开始口味不错,但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腻。

放在消费市场也是一样,还是照搬欧美的那套销售模式,根本就不符合国人的消费理念。

在2005-2010年这段时期,由于人们越来越喜欢接受新潮的事物,在当时这些国外的零售巨头的确很受欢迎。

但随着国潮国货的迅速崛起,这些零售巨头一成不变的欧美风格很难适应本土化经营。

毕竟咱们的消费市场实在太大,每个地方都有着独有的消费特色。

就比如圣豪、大润发、银座、华润、华联以及物美等,这些基本都是国内本土的零售商。

说实话,国内这些零售商单论实力的确还没法和国外零售巨头相比。

但就国内市场而言,这些巨头不知道被甩了几条街。

最重要的一点是,本土零售商能够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所以说,如果不改变销售模式,沃尔玛退出中国市场也是迟早的事。

都知道不能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全球能够达到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除了我们也就只剩印度了。

目前沃尔玛打算将主要的供应商业务转移到印度,同时承诺向印度采购100亿的大订单。

沃尔玛的做法的确很“资本”。

如此一来,印度的生产制造企业的确非常欢迎,但以后的零售商们可能就要在夹缝中生存了。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印度的消费水平是否能达到沃尔玛的要求还是一个问题,更何况印度也是一个地域特色十分浓厚的国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