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3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广东省文明办,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涵养刚健朴实文化”为主题的2023广东网络文明大会在广州举行。9月23日,《儿童网络素养需求与培育创新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披露了儿童网络素养需求与培育的最新发现。
(资料图片)
超九成受访儿童表示了解网络诈骗、谣言
“上网时要保护好隐私”“遇到网络暴力或欺凌该怎么办”“怎么用好App的青少年模式”……报告发现,超过九成的受访儿童对网络诈骗有一定了解,但网络诈骗形式更新快、有隐蔽性,很容易让儿童落入陷阱。报告认为,需要更具针对性,更与时俱进的网络防诈骗教育,来提升儿童的网络安全意识。
报告还提到,超过九成的受访儿童表示知道网络上存在虚假信息或谣言,不过对于如何辨别,孩子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多项不足,这意味着,引导提升孩子们对网络内容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十分关键。
近四成受访儿童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数据显示有近四成的受访儿童已经有了上网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的意识,知道在网上不要随意填信息、晒照片。
报告也特别提醒,面对突然情况时,能否及时反应,需要家校不断引导。同时,隐私保护不能单纯依靠儿童自知自觉,网络平台规范发展、机制完善也应更注重儿童的权益与特性,为网络价值引导做好护航。
遭遇网暴或欺凌时该怎么办?超五成的受访儿童曾遇到身边同学说网络烂梗或学说网上不文明用语,通常会选择求助于警察、家长和老师。
报告还发现,曾用青少年模式管理孩子上网行为的受访家长,比例仅有三成。受访儿童和家长都对青少年模式的专属内容池建设提出了更多期待。
建议将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
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提升网络应用技能时,孩子们有什么需求?调查显示,超七成的受访儿童希望网络平台可以提供更多有趣的学科知识和科普视频;而希望学校开设趣味网络技能课程的也有近七成。希望获得网络安全或者规范用网指引的受访儿童占比超过了八成。
报告建议,平台应引导儿童合理善用网络资源,从中学习有益知识,培养其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并形成习惯与能力,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求索”。学校也应主动将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教育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经验并予以示范和推广。
互联网是社会交往、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报告显示,近八成的受访儿童有分享欲、展示欲,希望能在网络上交流自己的创作。
报告中,还展示了近年来粤港澳三地6种形态的教育实践。如探索将网络素养课程融入地方课程体系,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开发沉浸式学习乐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慧莹图/主办方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