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东风本田正式发布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将采用全新LOGO,其品牌标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疾飞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发布会上,灵悉品牌首款概念车灵悉L首次亮相,新车将于明年量产上市。官方未对这款轿车车型做过多介绍,但特别强调了灵犀L是东风本田首次由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主导设计的新能源概念车,称该车“由年轻人主导,为年轻人设计”。
“灵悉品牌是在新合资时代,东风本田主动探索合资品牌的一种新模式。”东风本田副总经理潘建新表示。
对于重度依赖燃油车的合资品牌而言,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比自主品牌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它们既要守住燃油车的底盘,又要尽快把新能源车短板补齐。
有汽车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合资车企面临重重挑战,一方面存量竞争时代,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多数被豪华品牌占据,同时自主品牌不断向上冲击高端,不少合资品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合资车企在电动化转型起步较晚,处于加速追赶阶段,但普遍面临纯电动车积累不足、产业链不强的问题,如何更新观念、积极转型,需要思考。
东风本田全新新能源品牌的推出是高速发展的新能源市场下合资车企加速电动化的缩影,求变成为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生存的法则。
电动化转型新模式
作为独立的新能源品牌,灵悉将基于全新的智能电动平台打造,并在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市场定价等方面与现有的e:NS纯电品牌做出明显区隔。
潘建新透露,东风本田将依托强电智混技术品牌、e:NS电动化品牌、灵悉新能源汽车品牌三大板块为核心,围绕EV、HEV、PHEV新能源技术路线全域布局,构建起覆盖各级细分市场的电动化产品阵营。
根据规划,东风本田2025 年前电动化比例将达到50%以上,2027年不再投放燃油车的新车型,2030年前累计推出超过10款纯电车型。
灵悉品牌既是东风本田推出的首个全新新能源品牌,也是主流合资品牌推出的首个独立新能源品牌。这意味着合资品牌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面对发展迅猛的新能源潮流,合资车企“打不过就加入”。
此前中国车企纷纷通过推出独立子品牌竞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比如广汽埃安、吉利极氪、长安深蓝和阿维塔、北汽极狐、上汽智己等,目前埃安连续六个月突破4万辆,极氪连续七个月实现同环比双增长,均有着不错的销量表现。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早已纷纷通过推出独立品牌的方式,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比如广汽的埃安、北汽的极狐、吉利的极氪、长安的阿维塔和深蓝、上汽的飞凡和智己等等,如今埃安和极氪等品牌都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东风本田目前销量表现不佳。数据显示,1-8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34.09万辆,累计同比下滑27.16%。
一方面,东风本田尚未推出走量能打的新能源产品,作为东本电动化转型排头兵的e:NS系列表现不及预期,根据乘联会零售数据,今年前7个月e:NS1累计销量为3024辆;另一方面,随着汽车动能加速从燃油车切换至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市场份额萎缩,东本燃油车型也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中国要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自主一定会占主流,这是历史潮流不可逆转的。现在合资遇到了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新能源发展速度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合资)把自己的节奏打乱了。一旦他们看明白想明白了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是会有所动作的。”有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鏖战正酣
业内普遍预测,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但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丰田、本田、大众等传统车企巨头表现不尽如人意。
在国内电动车市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因起步更早也拥有了先发优势,中国用户呈现出愿意为电动化、智能化付出更多资金成本的态势。在主流市场上,比亚迪单车平均售价超过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企;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头部造车新势力月销过万,传统车企创二代们如埃安、极氪等开启走量反攻。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处于落后状态。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国内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5.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方面,8月自主品牌为51%,豪华车为34.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1%。
事实上,从大众推出ID.系列开始,合资车企纷纷加快电动化转型,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均已在国内推出纯电动车型,比如广汽本田e:NP1、东风本田e:NS1、东风日产ARIYA、上汽大众ID.4X、一汽-大众ID.4 CROZZ等。
不过由于合资品牌发力较晚,此前推出的电动车多是“油改电”而来,续航、智能等产品表现均不及中国品牌电动车,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尚无爆款车型出现。
随着产品逐渐切换到纯电架构,作为纯电赛道的后来者,合资车企打起了价格战,试图以更高的性价比获得消费者青睐,抢占市场份额。前述本田、大众等同级别电动车型起步价均不超过20万元,与头部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车型瞄准30万元价格区间相比,合资品牌看中的是容量更大更宽广的消费市场,在“油电同价”的大趋势下试图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重拾荣光。
一合资车企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传统车企的机会是存在的。现下传统车企都在发力,在市场被激活的时候,他们在之前积淀的好的要素和资源就会被充分发挥出来,尤其客户慢慢认识到,并非只有新能源品牌可以做新能源车。”
此外,中国市场的变化趋势远快于全球其他市场,汽车市场格局迎来重塑,中国的本土企业开始“反哺”外方和合资企业,外资车企“拿钱换技术”向它们曾经的“追逐者”取经学习不再是天方夜谭。比如大众入股小鹏、奥迪牵手上汽、零跑确认与两家海外企业技术授权、丰田与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当发展路线迥然不同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与国内造车新势力开始出现合作融合之势,未来不排除将出现更多的投资、合资甚至并购。
“后合资时代,新合作到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汽车新四化等技术趋势下,原来的中外合资“油车技术换油车市场”的合作基础已经逐步丧失,中外双方从根本上已不太愿意为旧的合资公司做大规模的新四化方面的研发投入,况且新的电动车型等利润不高,即使赚取一点新能源积分,还需要中外分账,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如单方面自己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将来“独霸”市场来得合算,因此这样的后合资时代必然会来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