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女神节”。这一年来,女性话题比以往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思考。在科研领域,女性力量也在不断彰显。
近日,三位女性科学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女性科研工作者想要做好,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这一“打怪升级”的过程也令人“欲罢不能”,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生就像拨开关”
如果只看简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张璐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2017年,刚刚31岁的她就成为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现在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但张璐说,自己并不是那种从小就有科研梦想的孩子。
高考时,第一志愿是金融专业的她,机缘巧合学了化学,没想到学得还不错。读博第一年,张璐遇到了学生阶段最大的困难——由于欠缺专业基础课训练,在物理系和数学系修专业高级课程时,期中考试连题目都看不懂,成绩惨不忍睹,她自嘲道“我居然也有考30分的时候”。
这样的打击让张璐“好几次都想退学”,但她最终选择咬牙坚持下来,神奇的是半学期之后竟“开窍”了,期末考试考得不错。
回想起来,张璐表示,之所以能挺过来,首先是承认和面对自己的不足,其次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每天积累一点,才有了后来的逆转。
同样在高考时想报考金融专业的杜娟,也不是天生热爱热能与动力工程。没想到干一行爱一行,如今却是离不开了,成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杜娟进入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幸运地遇到4位老师组成的“导师团”。在写一篇论文时,导师跟她讨论、修改不下百遍,并要求她打印出来再细读至少10遍。杜娟笑称:“每次修改论文都感觉脖子上被套了个套,拉着我往上走,导师的高标准也帮我养成了谨慎、细心的习惯,受益终生。”导师的一句话令杜娟尤其难忘:论文相当一个人的名片,一旦出错会令信誉度大打折扣。
后来,两次出国访学的经历让杜娟清醒认识到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方向和国外的差距。“我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有完全自主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这样的“刺激”让杜娟最终决定投身这一方向。
同张璐、杜娟一样,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张海霞最初的理想也不是理工科,结果从文科改为理科后也学得不错。
张海霞说:“人生就像拨开关,拨过去就别纠结,努力狂奔吧。”
优势vs劣势
三位女性科学家一致认为:女性从事科研工作“优势特别大”——细心、耐心、坚韧,表达能力更强。
为了获得0.1克镭,居里夫人提炼了1吨工业废渣;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遍读古籍,经历几百次失败,还亲身试药;mRNA新冠疫苗背后功臣——匈牙利女科学家卡里科甘坐40年冷板凳……
她们的经历都证明女性在实验科学中毋庸置疑的优势。但是,优势明显,劣势也很突出,这可能是女性科研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学历毕业者中女性占比已经超过50%,但是高级职称的女科学家只占25%左右。
从女研究生到女科学家,这其中的分水岭在哪里?张海霞认为,这道分水岭就是生育。
“当你有了一个让你可以放弃全世界的人,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身体素质也不如从前,回到工作中自然没有之前那么全情投入。但是一旦过了这个坎,就能发展得不错。”
回忆起刚当母亲的第一年,张海霞笑称:“一边是实验像水开锅了一样等不了,一边是孩子嗷嗷待哺,真是‘生不如死’!”
她认为,女性此时必须逼着自己回到实验室,同时处理好和家庭、团队的关系。“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咬着牙、流着泪,对自己狠一点。”
杜娟同样认为女性科研人员要成长起来,得有相当的决心和韧劲迈过生育这道坎,并平衡好工作与家庭。
“我大部分时间都投在科研工作中,对孩子花得时间很少,但我相信我把自己工作做好了,我坚持不懈的追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肯定会给孩子正面影响。也正因为我陪他比较少,他学习上比较独立,这是好事儿。”杜娟说。
正面迎击焦虑
“内卷”时代,如何克服焦虑是现代人的一道必答题。
张璐坦言,自己时常陷入自我怀疑中,“觉得别人似乎都做得比我好,我似乎比别人都跑得慢。”这种时候,她化解焦虑的办法是和同事、家人、朋友聊天,听听前辈们的建议,尽快投入工作。
杜娟也建议,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主动出击寻求帮助,不要害怕被别人笑话,害怕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其实人生就是不断遇到问题、不断寻求帮助的过程,没有谁可以完全靠自己成长起来。”
她认为,焦虑的根源在于自己设立了暂时达不到的大目标,但离目标有距离是好事,否则能力怎么能提高?对于这样常态化的焦虑,杜娟的方法是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一个个难题去攻克。
张海霞化解焦虑的方法则着实令人羡慕——回家陪100岁的奶奶打麻将。“每次我一诉苦,奶奶听完就说:你这还算个事儿吗?”
她同样认为,会焦虑表明一个人还在成长、还想进步。“我比较爱折腾,困难和焦虑大多是自己制造的,不停地想怎么能做得更好。因为只要做得更好,就会更自信,发现自己更大的潜力,在追求更好的路上停不下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