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开幕不久,“打击网络暴力”、治理网络环境就一跃而成焦点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提出“加大网络暴力处罚力度”,瞬间引爆讨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的建议“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纳入公诉案件范围”,被众多媒体转发,阅读量迅速突破2亿。在社交媒体上,一项投票活动“你支持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案件吗?”已经吸引10.8万网友参与,超过10.7万人选择了“支持”。截至发稿,至少8位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与网络环境生态有关的提案建议。
为什么这个话题这么引人共鸣?因为互联网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早已无处不在。中国网民已经突破10亿。疫情出现以来,各类社会活动对网络也更加倚重。就像全国两会这样的国家盛事,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云看”“云听”“云讨论”。只有保证“云”世界的“风”清朗,才能保证各行各业、各个层面都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保证每个人在网上冲浪的安全感和收获感,也才能保证健康、团结、昂扬的社会文化氛围。
在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强调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有趣的是,这句话去年出现在“科技创新”相关部分里,而今年则放在了“社会管理”相关部分。这说明网络环境治理,是需要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双管齐下、协同应对的重要复杂问题。
作为一名正在“云上会”的记者,很高兴看到代表委员们对“云”世界的高度关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见证科技和管理双重发力,激浊扬清,用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去迎接“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机遇与挑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