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新动态,养老金计发月数也将面临调整,待遇会增加吗?

根据公开报道,2008年1月左右,人社部相关部门就已经提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并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但是截至2023年8月,全国各地区并未发布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


(相关资料图)

最近“渐进式延迟退休”该如何实施的话题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建议:在目前教育条件下,大体而言24岁之前为学习阶段,25岁—60岁为工作阶段,60岁—80岁为老年生活阶段。职工参加工作的平均周期为35年,此期间应保持养老金连续缴费状态,考虑到间断性工作等因素,最低缴费年限应不低于25年。

虽然该篇文章仅仅是对延迟退休如何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延迟退休政策的导向,但是并不排除该篇文章的刊发,是对广大老百姓的一次“试探”,以此来判断广大老百姓对于延迟退休实施的支持和反对。

那么,延迟退休大势已定,养老金计发月数也将面临调整,待遇会增加吗?究竟怎么回事?

根据2023年相关媒体的公开报道,虽然说房连泉刊发的延迟退休该如何实施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并且指出延迟退休已经“箭在弦上”,“大势已定”,但是早在2023年3月召开的记者会上明确,关于延迟退休,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的时候稳妥推出。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来看,延迟退休必然执行,或将于2025年之前落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旨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公开报道,从我国中央调剂的各地养老金贡献额度来看,目前22个省份入不敷出,需要统筹补贴,7个省份有结余,统筹支援亏损省份。

另外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全国社保2028年收入不够支出,账户结余也将于2035年耗尽,预计2050年统筹养老金缺口16.73万亿。

虽然说社科院对于养老金的精算报告没有考虑政府补贴资金和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但是我国社保未来支付能力下降是难以避免的,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

二是经济发展趋势放缓,但是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三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支付压力增加。

因此,按照上述公开的消息来看,延迟退休的实施是必然的,将在合适的时候稳妥退出。

其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第二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部分明确,延迟退休将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并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阶段来看,我国退休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在第二个阶段最终确定,根据国发38号文件规定,60岁、55岁和50岁计发月数分别为139、170和195个月,沿用至今已经有19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养老金计发月数的计算公式来看,其中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使用数据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0岁预期寿命75.21岁,而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8.2岁。

与此同时未来记账利率或投资收益率近年来也有所变化,根据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的计算公式来看,养老金计发月数明显已经发生了变化,与目前沿用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假设未来年记账利率或投资收益率4%保持不变,对应50周岁、55周岁和60周岁办理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分别为209、186、159。

养老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发生上涨,同等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每月计发的基本养老金将会发生减少。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延迟退休必然实施,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地,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或将迎来调整,其中不仅包含计发月数,还包括缴费年限等。以未来记账利率或投资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来看,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养老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预计将提高,同等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的金额预计将减少,但是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以及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增长,工龄的延长,从整体来看延迟退休后的基本养老待遇,预计将更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