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0世纪建筑-——广州中山纪念堂,见证着广州城市发展变迁、亲历众多重要历史时刻。记者了解到,2023年7月,广州纪念堂启动了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作,旨在彻底解决中山纪念堂屋面存在的渗漏等“种种症状”,并对症治疗,保障文物建筑安全。备受瞩目的广中山纪念堂屋面修缮工程已历时百日,目前已基本完成脚手架搭设、屋面情况二次勘察及防水材料的试验研究等工作,即将进入防水施工及铺瓦阶段。
【资料图】
屋面上搭脚手架犹如新建“空中楼阁”
据介绍,本次屋面修缮绝非易事,每一步都充满着未知与挑战,每一步都需要经过参建各方专家会诊、反复论证,处处都体现着严谨与科学。看似简单的全包围式脚手架搭建,实际上难度之大超乎想象:纪念堂的屋面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要在屋面上搭设脚手架犹如新建一座“空中楼阁”,不仅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更要兼顾到周边的环境和建筑物的保护,还要为游客和观众预留出宽敞安全的通道。
自7月项目开工以来,广州地区连续遭遇台风影响,9月广州降雨也较往年异常偏多,脚手架的搭设、工程试验及拆瓦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在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了台风及强降雨天气的考验。
从“百年大计”出发作“研究性修缮”
在施工方案的选择上,按照国家文物局及省文物局的批复精神,中山纪念堂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屋架结构、屋面构造层、瓦件下滑位置进行勘察研究,根据原状屋面构造情况,完善了铺瓦大样图。施工单位在设计单位指导、监理单位见证下,根据原状防水工艺,对防水材料在屋面板上的粘结力、耐候性和防水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每周一次的施工例会,各方都认真研讨,各抒己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共识。根据试验结果,设计单位在尊重原状防水工艺的前提下,确定了刚性防水及柔性防水结合使用的防水施工方案。
广州纪念堂有关人士表示,本次修缮工程不仅对纪念堂保护工作的一次全面提升,更是一种“研究性修缮”,在充分研究原有修缮工艺的基础上,改善现在的修缮工艺,更从“百年大计”的角度出发,为今后的修缮提供信息和经验。面对种种困难,各方团队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决心,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敬畏和保护的态度为这座历史建筑的修缮贡献力量。
施工期间如常开放
记者了解到,在修缮期间,中山纪念堂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放在首位,因而修缮期间“修缮不打烊”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中山纪念堂如常开放:一是保留主体建筑正门、东门、西门、售票通道等安全通道,二是在安全通道顶棚安装防雨彩钢板、增加照明设施、铺设胶合板并进行外观美化。全方位保障安全通行,最大限度地把对参观及观演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游客参观,也让各种演出活动得以正常进行,这100天以来,中山纪念堂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举办了38场演出活动,平安、欢乐、祥和始终洋溢在华堂。修缮团队表示,下一个100天,团队将选用科学可行的方案,严谨、有序地开展修缮工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刘慧鹏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