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为更好服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实践,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青岛校区举办了以“应急科普与减防灾服务能力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力量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科普工作和韧性建设。研讨会由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山东大学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公共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承办,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等协办。

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为“应急科普与减防灾服务实践”,来自于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壹基金、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虹盾防灾减灾公益服务中心、山东海丽雅应急安全培训中心等社会机构的专家分享了最新的应急科普和减防灾服务经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于丽颖分享了应急体系建设、博爱家园和生命教育等重点工作。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任朱一存分享了扶贫二十年的救灾历程,总结出一套以“理性救灾”理念为引领、应急需求为导向的成熟救灾模式,倡导激发乡村地区防灾减灾的内生动力。壹基金经理喻东介绍了以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建设为中心,提升社区的第一响应力,并倡导培养应急科普的基层人才,推动应急科普进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情况。爱德基金会代表谭花指出防灾减灾的核心在于保障灾民生存需求,助力社区自我发展,社区应根据需求变化开展应急响应工作,注重社区系统功能的修复和完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