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凌晨3时许,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在场人员密切关注着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的最新走位。当时广州市防风二级应急响应正在生效。3时30分左右,“苏拉”在珠海登陆,并逐渐远离广州,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相关资料图)
防台风只是广州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21年“双下降”,连续10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作为超大城市,广州应如何保障安全发展?又该怎样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如何保障?
今年4月3日,市安委会印发了《关于推动高水平安全生产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七个更加注重”共35大项103小项具体任务。
如何破解超大城市安全发展问题?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南方应急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杰认为,“广州要加速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所谓‘大’,就是要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社会应急管理和响应体系,推动和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所谓‘安全’,就是要把‘防’字挺到前头,做好应大灾、抗大险的准备,实现社会治理向事先预防转型;所谓‘应急’,就是要全面提升高效应对处置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同时,王文杰认为,广州要开展适合自身城市禀赋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并应该坚持国际视野。
要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广州应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杨伟强表示,广州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全面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广州市域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职责清晰、精密智控、高效运行的现代应急体系,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好转,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坚决遏制,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超大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在提高城市三防能力方面,广州过往有很多好经验、好措施。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强耦合性凸显,这就提出了新的要求。”王文杰表示,“广州要总结梳理好过往的好经验好办法,着力打造韧性城市,重点提高灾害风险的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快速处置、有效恢复、社会动员等方面能力。”
应急管理平台如何更精准更智能?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城市安全风险点多、线长、面广,需要有更贴近广州实际情况的本地化统一平台。于是,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就应运而生。
实际操作中,这项工作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开创性的特点,如何推进呢?广州市应急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专家表示,广州还需要应对解决四个深层次挑战。
一是基层落实不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区局自建系统数量占比近10%,系统之间互不兼容,不同系统数据不互联互通、难共享共用,基层存在对系统不会用、用不好等问题。二是机制建设不完善,在项目管理、规划建设、使用评估等方面,均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和规范要求。三是数字化效用不强,数字转化不够高,数据融合不够广,数据治理不够深。四是智能化赋能欠缺,智能化应用较少,深度不足,效能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在安全应急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应急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平台数智化、业务精准化、技术融合化、装备智能化“四化”作为着力方向,建强数智化应急管理平台,科学评估和合理引入商业化的新型技术产品。此外,还要充分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社会组织等专业团队技术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和创新,构建长效、开放的“产学研用”技术联合创新发展模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