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收购FILA以来,一路“买买买”的安踏体育(下称“安踏”)将迪桑特、可隆、始祖鸟等知名品牌尽收麾下,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巨头。如今,其又找到了下一个“心动”目标。
10月16日,安踏发公告称,集团通过一家间接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与玛伊娅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玛伊娅服饰”)的若干股东分別订立若干买卖协议,有条件地购入玛伊娅服饰75.13%的股本权益。
(资料图)
在收购事项完成后,玛伊娅服饰将成为安踏集团间接非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但具体交易对价并未公布。
在安踏看来,玛伊娅服饰旗下的MAIA ACTIVE品牌在女性消费者中,尤其是在瑜伽运动品类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建立了消费者心智,并具备未来增长潜力,“收购事项对集团旗下女性业务板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但在市场层面,号称“让亚洲女性享受运动的美好”的MAIA ACTIVE并非一个没有争议的品牌。
营销女性“翻车”
玛伊娅服饰于2016年在上海注册成立,经营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运动服饰品牌MAIA ACTIVE的业务。此前,玛伊娅服饰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华人文化、华创资本和百丽国际等。
凭借腰精裤、云感裤等爆品,MAIA ACTIVE发展迅猛,2021年全渠道销售额已超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66%;2022年品牌销售达5亿元,已实现盈利。 找好定位,推出爆品,MAIA ACTIVE尝到了“她经济”红利,一度被称为“lululemon平替”“国产天花板”。
反转发生在今年3月。
在“三八”妇女节这一特殊节点,MAIA ACTIVE官方微信推送了一则名为《这个38,闭嘴巴》的文章,文中有多张配文“过度女性主义可不是好主意”“没事搞对立,真是没纪律”的图片,并以“过度女性主义闭嘴巴”“性别分子闭嘴巴”为小标题。
作为一家客群定位为女性的品牌,MAIA ACTIVE的推文引发不少争议,被质疑“污名化女性”,社交平台上也出现关于其“营销翻车”“踩雷”“退货”等字词。 当时,中国妇女报曾评论三八节广告翻车事件:“蹭妇女节热点,干侮辱妇女之事,令人愤怒!”
虽然后续MAIA ACTIVE删除了推文,并发布致歉信道歉,但品牌口碑并未完全扭转。
记者在走访MAIA ACTIVE线下门店时,有女性消费者直言,“我知道这家店,之前‘翻车’了。”
左宇摄
在安踏的形容中,这场收购是一次“双赢”。
一方面,其认为MAIA ACTIVE在女性消费者中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加上集团的品牌运营能力、零售管理能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帮助MAIA ACTIVE更好地发展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根据公开信息,MAIA ACTIVE以线上业务起家,线下门店较少,数量在40家左右,而拥有庞大线下门店网络的安踏恰好有其不具备的优势。
另一方面,安踏认为收购事项对集团旗下女性业务板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将增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强化集团的品牌组合。 此前,安踏集团旗下有安踏、安踏儿童、FILA、DESCENTE、KOLON SPORT以及AMER等,暂时没有专注女性的品牌。
尤其是瑜伽赛道头部品牌lululemon的业绩,让不少企业关注到中国瑜伽服饰市场的广阔。
财报显示,2022年lululemon中国地区净收入达6.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93亿元),同比增长30.1%。对比MAIA 2022年5亿元的收入,后者显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至于收购曾被曝出涉嫌污名化女性的MAIA ACTIVE后,是否会影响女性消费者对安踏看法一事,记者曾询问安踏方面,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应。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MAIA ACTIVE营销出现问题并不代表产品本身缺乏竞争力,其借助安踏的品牌营销能力,不排除可以扭转之前的负面印象,而安踏也可以借助收购进入成长迅速的新市场。沈萌直言,“标的的品牌价值因营销事件减弱也会影响交易作价。”这也意味,当下安踏的收购或是一场“逢低吸纳”。
过半业绩靠并购
事实上, 安踏当前大半业绩是靠并购来的品牌在撑。
2023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296.45亿元,其中来自主品牌安踏的收入仅141.7亿元,占比47.8%;另有41.3%、122.29亿元来自FILA品牌,所有其他品牌(包括DESCENTE及KOLON SPORT)贡献32.46亿元,占比10.9%。
尤其是FILA品牌,有时营收贡献度会超越安踏品牌,已经成长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因为FILA品牌定位稍高,盈利能力也高于安踏品牌,2020年-2022年,前者毛利率依次为69.3%、70.5%、66.4%,后者为44.7%、52.2%、53.6%。
要知道,安踏2009年收购FILA品牌时,其还处于亏损状态,后来经过集团包装重塑,找准市场,如今,FILA品牌已经成为年度营收贡献超200亿元、利润贡献超40亿元的业绩支柱之一。
体验到并购“甜头”的安踏,在“买买买”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试图复制出第二个FILA。
近年来,安踏从全球各地收购多家运动品牌,如日本的DESCENTE、韩国的KOLON SPORT,也包括斥巨资收购的芬兰品牌AMER SPORTS,其旗下拥有被消费者称为“户外爱马仕”的Arc"teryx、专业网球品牌Wilson、户外运动品牌Salomon等。
随着MAIA ACTIVE品牌的并入,安踏手中砝码越来越多,但如何保证这些标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是一个问题。
如FILA品牌,其在早几年业绩猛增,但近期却进入瓶颈期,增长乏力,2020-2022年其对应收入为174.5亿元、218.22亿元、215.23亿元,甚至在去年出现下滑。
2021年安踏风头正盛时,当年8月股价一度突破188港元/股,但截至2023年10月17日收盘,其报90.95港元/股,较高位跌去超51%,市值2576亿港元,几近腰斩。
显然,“并购王”安踏的资本市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记者:左宇 编辑:孙婉秋
责任编辑: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