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


(资料图片)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广州行动

实施好“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每年办好民生实事。

拓宽就业渠道,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推出更多暖民心举措,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组建广州安居集团,完善公租房保障政策,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统筹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提升一线劳动者收入水平。

阅江路碧道上,市民享受悠闲时光。

在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一项就是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急难愁盼”,直指民生难题。广州的努力体现在每一个细微处: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100%;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6159个,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卫生服务圈不断完善……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民生软实力的提升日益提升。

不过,随着城市发展,老百姓对优质教育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需要进一步回答“好不好”的问题,才能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让他们在这座城市安居乐业。

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如何做大?

今年9月,龙口西小学第五个校区——天阳校区如期“上新”。由于对应的地段学童聚集,龙口西小学近年来一直是一所“超级小学”,天阳校区的投入使用,让孩子们有了更加宽敞和舒适的空间。

类似的“上新”扩容,在广州不是个案。广州市教育局数据显示,作为“全面二孩”后的首个入学年,今年小学入学报名人数近26万,较2022年度新增约4.5万。为此,通过新建、校内扩建、场室改造、地段调整、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等方式,广州积极扩大学位容量。今年秋季,新建和改扩建投入使用的公办中小学(校区)共有49所,新增6.9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

学位增加,孩子们得以就近“好上学”。但如何消弭教育差距,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学”?广州一方面持续优化教育集团规模布局,培育特色教育集团,成立基础教育集团138个;另一方面强化优质带动作用,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提升农村校、薄弱校的办学质量,让更多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位的增加,让孩子们得以就近“好上学”。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朱子平看来,广州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市民的升学焦虑依然存在,如何缓解?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也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展示何为“好教育”。“广州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但很多市民并不了解,舍近求远去追逐心目中的‘名校’。”朱子平建议更多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的初中、小学能够像高中、民办学校一样,面向地段居民举办开放日,让他们有机会走进校园,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校园环境、特色活动等。市民认识了身边的好学校,能提升他们对广州教育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也能促进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进而涌现更多好学校。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如何再提升?

9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落地见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为了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示基层便民惠民有关举措,发布会现场特别设在了卫健体系的最基层——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安排本身就体现了对广州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肯定。

广州是华南地区医疗中心、全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集结优质医疗资源的广州,为何一直将基层作为卫健工作中的“短板”来抓?

在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胡丙杰看来,广州抓住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医改的“题眼”:“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推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便捷、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一环。”

目前,全市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0个、镇卫生院31所、村卫生站936个,“一街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构成,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卫生服务圈不断完善。

但不可否认,眼下优质医疗资源仍存在一定的短缺及区域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还需长期建设和加强。群众就医服务需求愈发多样化、个性化,对基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量、激活基层医疗资源?

胡丙杰认为,广州应以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卫健服务体系从“以医院为中心”逐步向“以基层为重心”转变、构建“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三点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医保、医疗、医药协同,筑牢分级诊疗格局;加快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让居民就近享有更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整合疾病防治、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服务和管理,并加强高等院校和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继续开展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更好地发挥家庭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晓星、伍仞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韵桦、陈忧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