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日前,媒体报道称:近年来,大学生不爱上课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据暨南大学一名教授观察,不点名的课堂,出勤率可能不到50%。而来上课的学生,也大多沉迷于手中的电子产品,认真听课的寥寥无几。南京大学一位教授则发现,除了不爱上课,学生们也表现出沉默和被动,课堂上学生不愿被点名发表看法。
大学是求学的殿堂,上课求知是上大学期间最最紧要的事。大学生不爱上课,出勤率不高,即便到了课堂,也是埋头看手机,如此,浪费的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令人惋惜;“大学生不爱上课”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并不正常,它不仅会导致大学的教学品质打折,长远看还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兹事体大,有关方面、相关高校还需严肃对待、高度重视,尽快找到破解之策。
人都有惰性,面对手机游戏的刺激、网络爽剧的引诱、刷短视频的快感,部分年轻人沉醉其中,时间一久往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一方面,相关部门、各大高校应继续严格落实学生考核管理,以出勤率约束学生,以绩点考核学生,对于一些多次不上课的学生,应依照规定严肃提醒,督促他们好好上课。另一方面,大学课堂还需更有品质,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到东西。
媒体调查发现,大学生不爱上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课堂沦为“水课”,学不到有价值的知识。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大学课堂上用的还是老旧的课本、放着与学科发展脱节的PPT,则没有任何吸引力。面对迭代频繁的前沿知识,如果当老师的“一个课件管N年”,只顾照本宣科,学生不厌学才怪。由此而论,“大学生不爱上课”主要问题还不在学生,而在大学课堂本身。
对大学老师自身而言,尤需注重学习、认真备课、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同样的体制机制下,有的老师的课,学生到的稀稀拉拉,有的老师的课,却大受欢迎。比如,2021年,武汉大学一门《恋爱心理学》爆火,听课同学太多,教室内挤不下,有的学生在教室外爬窗听课;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黄思训,40余年手写板书、手写讲义、76岁仍伫立讲台,在他的课堂上,学员总是挤满教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赵彤的课几乎每次都是“爆款”,有时连过道也会被搬凳子来“蹭课”的学生挤满……这些备受欢迎的课堂,几乎都是有料又有趣,用心又用情。可见,老师有没有用心备课,是不是用心对待课堂,决定着大学课堂的品质,也决定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今时今日,人们成长、成才的渠道很多元,但正经八百地接受高等教育、认认真真地上课求知依然是绝大多数人最可靠的成长路径。国家对林林总总的各类大学每年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入,很大一部分最终都将折算在每一堂课上。宝贵的教学资源,应该被尊重、被珍惜。老师们需要努力把课讲好、尽可能讲生动,广大学子也应努力学习、勤于钻研,在认真上课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步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课堂、爱上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