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交大等研发出高性能合金设计机制与材料 |
相关成果在Nature发表 |
Ni50Co50合金中由纳米尺度晶粒(a、b、c)和晶内多尺度成分起伏(d、e、f)构成的复合纳米结构。 成分起伏呈三维网络分布(g),且不同成分的区域之间由“成分边界”分隔开来(h);(i)Ni50Co50合金的拉伸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图中还给出了纳米晶Ni、纳米晶Co和多层纳米结构NiCo合金在相同应变速率下的拉伸曲线作为参考和对比;(j)纳米晶金属材料屈服强度-强塑积关系图,在不同应变速率下测得的不同批次的纳米晶Ni50Co50合金的性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 论文作者供图
当金属材料内部的晶粒尺寸减小至纳米尺度,材料的强度将依Hall-Petch关系大幅度提高。但当纳米晶金属塑性变形时,位错变得极难在如此小的晶粒内部保留下来,导致材料丧失应变硬化能力,很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局域化而失稳。近期,由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悉尼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超高强纳米金属的应变硬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并依此路径设计了新颖的高性能合金。
其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13日在Nature上在线发表。
据了解,该联合研究团队以镍钴(NiCo)合金作为模型材料,利用脉冲电沉积工艺,在面心立方单相双主元固溶体合金中构筑出了由纳米晶粒(晶粒尺寸26 纳米)及其内部多尺度成分起伏(1-10 纳米)组成的复合纳米结构。制备中有意加剧的成分起伏促成了层错能和晶格应变场的明显起伏,其发生的空间尺度恰能有效地与位错交互作用,从而改变了位错动力学行为,使位错运动呈现出迟滞、间歇、缠结的特征,促使其在纳米晶粒内部有效增殖存储,提高了材料的应变硬化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位错线不再平直均匀前行,而是粘滞滑移,一段段地“纳米片段脱捕”,这一激活过程提高了位错运动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提升了应变速率硬化能力。
西安交大的论文作者介绍,在应变硬化与应变速率硬化的共同作用下,该纳米合金在超高流变应力水平上展现出独特的强度与塑性的优化配置,达到了单相面心立方金属,也包括传统的溶剂—溶质固溶体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材料的屈服强度达到1.6 GPa,最高拉伸强度接近2.3 GPa,拉伸断裂应变可达16%。要实现这样的强塑性,过去要靠超高强钢,但后者均为复杂多相、且易发生吕德斯带形变和韧脆转变。
该研究中展示的是一种基于纳米尺度(1-10 纳米)明显成分起伏与运动位错间相互作用的强化机制,不同于基于原子半径差的传统固溶强化—即单个溶质原子与位错应力场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合金体系或制备工艺,这一结构-成分复合调控理念可望为新型合金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开辟新的思路。
据了解,该工作由多个研究小组通力合作完成。吉林大学副教授韩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丁向东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军共同提出了项目构想并指导团队实施了相关合金制备、力学性能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等方案。西安交通大学马恩教授凝练了核心科学问题并主导了对结果的理解和论文的撰写。该研究的电子显微分析工作由悉尼大学廖晓舟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南京理工大学沙刚教授团队通过原子探针分析揭示了多尺度成分起伏的存在,主要计算模拟工作在网信中心校级高性能计算平台上完成。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引智111计划2.0项目、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和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459-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