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业餐饮网 辰溪
近期多位以外卖吃出异物,向商家投诉并恶意赔偿的不法分子,纷纷被抓捕甚至判刑。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近日审理并判决了一起“假维权”案件。一女子通过虚构食物有异物等方式,在2年间向14家餐饮店申请赔偿,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相关资料图)
还有近期发生在北京的一起利用外卖点餐、敲诈勒索商家的案件。两名顾客谎称外卖中吃出异物,以10倍的金额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目前已被警方抓捕。
近年来打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旗号,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编造食物吃出异物等理由,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索要10倍甚至更高赔偿。
针对不断上演的恶意索赔事件,监管部门和警方纷纷重拳出击,加大对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外卖平台也逐渐参与其中,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打击。这些举动将有效遏制职业索赔乱象,为餐饮人解决困扰。
假“维权”真“碰瓷”,
恶意索赔将被刑拘、罚款
谎称食物里吃出异物、有虫子、饭菜不放盐……这些五花八门的理由,成为许多不法分子“碰瓷”餐饮商家的常用话术,并借此索赔10倍赔偿。而不少商家就曾遭到这些不法分子投诉,掉进恶意索赔的陷阱。
1、 以饭菜吃出异物为由,向商家索要10倍赔偿
近日,北京海淀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联手破获了一起利用外卖点餐、敲诈勒索商家的案件。
今年7月,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梳理投诉举报平台的数据发现,“顾客”孙某某、员某某以在外卖中吃出异物为由申请投诉的次数,远超于正常外卖顾客投诉的次数,且多个投诉使用同一张图片,涉嫌敲诈勒索。
经过与多家被敲诈的商家了解情况后得知,商家均是接到平台反馈的投诉信息,称有顾客从外卖中吃出异物,有的是头发,有的是虫子,于是顾客直接向平台进行投诉,等待商家联系进行索赔。商家联系顾客后,顾客要求按照餐费10倍的金额进行赔偿。商家出于花钱了事的想法,一般都会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赔偿。
经过反复走访摸排、掌握大量证据后,海淀警方对嫌疑人孙某某、员某某开展抓捕。经审查,两人均对其敲诈勒索商家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警方了解,他们两人平时没有固定生活来源,便想到以谎称从外卖中“吃出”异物为由,通过平台进行投诉,再以10倍的金额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而他们使用的“异物”,都是他们从网上下载或者自己在外卖中放置异物拍摄的。
目前,嫌疑人孙某某、员某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海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两年“碰瓷”14家餐厅、被判6个月
在近期曝光的另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企图通过虚假索赔获取不当利益,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火锅不卫生导致腹泻”“连吊了三天点滴,还要打两瓶营养液”“异物把小朋友嘴角划伤了”……这些理由出自上海市的一名女子,通过虚构食品安全问题向餐厅索要赔偿。
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决的这起“假维权”案件中,上述女子以虚构食品内有异物等手法,连续两年“碰瓷”了14家餐厅。2022年至2023年期间,这名女子先后14次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片、看病费用等内容的照片,在上海5个区不同餐厅就餐或打包食品离店后,将上述照片发送给餐厅负责人。
通过虚构食品内有异物、食物变质导致发烧就医等方式,这名女子以退还餐费并十倍赔付、医药费、误工费等名义要求餐厅赔付钱款,总共骗得商家赔偿款1万余元。
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这名女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刑事处罚。最终法院决定对其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缓刑一年,同时处罚金3000元。
敲诈勒索背后,
餐饮商家为何频繁被“恶意索赔”盯上
恶意索赔行为一直以来困扰着许多餐饮人,尤其面对一些职业打假人的敲诈勒索,许多餐饮品牌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究其原因,恶意索赔事件的频发,与平台规则被钻漏洞、不法分子敛财心切、商家取证难等各方面原因相关。
1、不法分子钻了平台规则的漏洞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外卖平台出台了许多针对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的规定,并提供一系列售后保障,然而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薅羊毛”,最终构成诈骗。
例如美团先前推出了赔付制度,提出美团放心吃理赔赔付标准,包括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治病就医,最高赔付2900元;食品中出现异物,最高赔付3100元;食品中含有违规添加剂时,最高赔付2000元。
然而这些平台规则却被一些有心之人钻了空子。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平台推出的差评、投诉、举报、理赔赔付机制等规则敲诈商家,索要10倍赔偿。有的甚至发展成“职业索赔”,通过伪造证据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为了维护商家权益、填补规则漏洞,美团外卖在去年成立了恶意索赔治理小组,近一年来已协同多地市场监督部门和警方破获30起个案,抓捕40余人,通过平台治理和立案打击,累计帮助商户挽回损失2400万元。
2、餐饮商家取证难度大,往往束手无策
过去,许多商家在碰到恶意索赔事件时,由于举证较为困难,大多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即便是被职业索赔人敲诈勒索,但由于取证难度大,通常也束手无策。
在上述提到的两个案件中,商家均是通过报警,由警方开展侦破工作才将“假维权”真相揭穿,中间涉及到走访、收集外卖平台数据等环节,历时时间较长。
另外许多商家由于力量薄弱,往往在事后发现端倪。例如通过对比后发现顾客投诉的理由、话术和照片高度一致,并且是旗下多家餐厅都遭遇索赔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餐厅维权时机已晚。
3、涉案金额小,商家通常选择息事宁人
除了取证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涉及金额小,商家往往也会选择忍气吞声,甘愿赔钱了事。然而这不仅损害了商家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恶劣行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办法只能破财消灾了”“不满足赔偿要求,他就天天午高峰期间打电话骚扰,严重影响门店正常营业”……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吃准了很多商家担心影响生意的心理,不愿意把事情闹大,便开口向商家索要赔偿。
面对做案手法娴熟的不法分子,商家往往成了维权事件中相对弱势且被动的一方。如果花几百元能够解决纠纷,不少商家会选择接受索赔者的要求。只有碰到勒索金额较大的情况,商家才可能考虑报案。
职业餐饮网小结:
恶意索赔事件频频上演,一直困扰着许多餐饮人。而商家想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存在重重困难。
想要遏制恶意索赔事件的发生,关键还是在于平台。平台掌握大量线索和证据,有能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打击,降低商家的损失。因此平台需要履行责任,加大对恶意索赔的打击力度,及时采取相关管控措施,保证商家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