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于去年12月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香港未来的创科发展制定了清晰路径和系统规划。如今,创新科技已成为驱动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持续推动创科发展成为了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
(资料图)
据统计,香港的初创公司已从2014年的约1000家增至目前约4000家。在今年6月中旬发布的《2023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中,香港在所属新兴初创生态系统的类别中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创新科技已成为驱动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持续推动创科发展成为了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
引企揽才,为创科生态构建良性循环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放眼全球,创科是推动经济更高速、更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创科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进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在近年来全力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投放了近2,000亿港元并大力吸引人才,令香港整体的创科生态日趋蓬勃。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香港的创科发展更要提速加力,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大动能,为市民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这也是特区政府提出要积极引进重点企业落户的初心。汇聚龙头和高潜力的企业能带动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港,为创科生态构建良性循环。
陈茂波表示,本届政府在引进创科企业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包括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和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在内的特区政府团队至今已接触了200多家企业,逾25家已经或准备落户香港或扩展其在港营运的规模。这些企业有不少是市值或估值过百亿港元的创科企业,拥有行内前沿技术。按它们目前的计划,首阶段它们会在香港合共投资超过170亿港元,创造4,000多个就业机会,其中大部分为科研或高管职位。
辨识大势增竞争力,开辟新赛道迎发展 陈茂波早前到访了数家内地企业,包括在人工智能算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壁仞科技、专注智能驾驶技术和相关芯片研发的地平线、亚洲最大的零售云解决方案服务商多点,以及研发和制造高端手术机器人和医疗装备的元化智能,这些企业均已落户香港或在积极落实来港的计划,其中三家把国际总部和境外研发中心定在香港。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今年6月到访深圳,参观了研发和制造高端手术机器人和医疗装备的企业元化智能。
此外,最近确定落户的还包括内地专注高发癌症居家早筛的先锋企业诺辉健康,早前已在港成立全球研发总部;而具有原创技术的高端医疗诊断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美时医疗,已在大埔创新园设置新智能生产线,实现香港研发、香港制造、全球销售的一条龙发展。
科技龙头企业华为以及电商龙头美团、京东等,正积极扩展在港的运作并发展新业务。陈茂波表示,正和更多内地和海外的重点企业深度商谈,相信下半年会有更多重点企业在港开展业务。“除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医疗和生命健康领域外,在金融科技方面我们也取得不错的进展。例如在今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的第三代互联网,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之一。数码港作为香港第三代互联网的基地,至今已汇聚了超过170家相关企业,它们的业务涵盖非同质化代币、元宇宙、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等。这些企业包括独角兽企业和行业内具领导地位的交易平台,企业创办人来自超过20个国家及地区。”
陈茂波强调,面对不断变化的外围环境挑战,港人要辨识大势,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守正创新、锐意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开辟更多的新赛道,在挑战中拥抱新的发展机遇,坚定前行,同时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深港共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赛道按下了“加速键”。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科学技术集群”连续3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全球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度发达的产业基础,无一不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乐土。
今年以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内地与香港的创科合作更加紧密。随着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交流与创科合作也在不断提质加速。
3月下旬,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签署了《关于全面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安排》及其附件《关于全面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工作方案》,作为未来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指南和行动纲领。该《安排》及其《工作方案》主要围绕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协同建设深圳前海及河套等重大创新平台与香港北部都会区、促进科研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领域加强合作,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提到,香港将在“一区两园”的基础上与深圳实现深度合作,研究试行创科合作跨境政策,促进港深两地的物资、资金、数据和人员等流通。展望未来,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开发提速,深港科技创新一体化也将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