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赏陶瓷时,我们经常能注意到,很多陶瓷的釉面都有裂纹。它们有梳有密、有粗有细,形状如龟裂、蟹爪或冰裂等。

陶瓷釉面的开裂,行业内称之为开片。开片纹原本是瓷器的缺陷,但它的自然天成、变幻无穷和独一无二,受到许多人的追捧。

开片可谓是收藏者鉴赏陶瓷所必须了解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开片的那些事儿。


(相关资料图)

开片的原因

开片分为天生、后天、人为几种情况

天生

天生的开片指的是瓷器烧造时胎和釉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釉面开裂。开片最早出现时,属于烧造工艺的瑕疵。但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浑然天成的开片效果反而是一种美,甚至通过开片的大小、长短、纹路进行占卜预测,把原本的工艺瑕疵变成了一种追捧甚至信仰。

后天

后天形成的开片常见于出土器物。瓷器历年既久,被发掘出土后因改变了地下恒温恒湿的环境后,表面釉层会渐渐内裂,从而形成开片。这类开片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不会深入,仅仅开在釉面上,若隐若现。

人为

窑烧时,工匠配置不同的配料,人为使瓷器实现不同的开片效果。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胚胎里面。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此后有仿制。

开片的分类

根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开片可分为冰裂纹、鱼鳞纹、百圾碎、蟹爪纹等。以下列举部分开片类别:

冰裂纹

这种纹裂如在冰晶玉洁的釉面上形成的清澈冰雪一般,故被称为冰裂纹。这种裂纹十分致密,没有缝隙,杂质无法侵入,历经数百年,仍然显得晶莹剔透。

鱼鳞纹

这种开片主要集中在北宋汝窑、宋官窑和少数南宋龙泉窑制品上,是瓷器肥厚釉层的层间开片现象,因形如鱼鳞而得名。

鳝血纹

此类开片为宋朝哥窑瓷器的特殊纹饰。这种裂纹奇特,因大开片呈深灰似铁,小开片呈酱褐色似金丝,而得名“金丝铁线”,又名“鳝血纹”。

百圾碎

这类开片也是哥窑开片的一种,其纹路繁密,较为细碎,故被称作“百圾碎”。这类瓷器出窑前降温过快,所以釉面四分五裂,裂纹密如攒珠。

蟹爪纹

有的汝窑瓷器釉面上的这种开片因形如蟹钳,故称为“蟹爪纹”。

牛毛纹

这种呈断续状,细碎成牛毛状的开片被称作“牛毛纹”。大的牛毛纹肉眼可以直接看见,小的只有用各种大倍数的放大镜才能观察到。

流水纹

而这种裂纹走向大体一致呈水流状的开片为“流水纹”。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

开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美,已经成为了我国陶瓷鉴赏的重要一环,有些开片甚至可以作为鉴别古陶真伪的特定要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