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头,无忧愁;摸龙须,步步高;穿龙底,醒目仔;睇火龙,唔会穷......”9月29日中秋之夜,在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清湖村内,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四条十几米长的火龙追火逐珠,翻腾炫舞,火花耀眼,气势恢宏,吸引了大批居民群众争睹盛况。村民们通过舞火龙,庆祝中秋佳节,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资料图)
火龙炫舞巡游 市民争睹盛况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均禾街清湖村黄氏宗祠前,三四十名村民合力举起一条18米长的火龙奋力舞动,追火逐珠。在火龙手的呐喊声中,威武的龙头抖动旋转,龙口、龙身不时喷出火花,耀眼绚丽。
“这一传统民俗已经传承了几百年,最早起源于驱除稻田里的蝗虫。”年过六旬的清湖村民黄叔告诉记者,祖辈务农耕田,稻田里遭受蝗灾,由于蝗虫怕火,有村民建议,“用禾草扎起火把在田间挥舞,驱赶杀灭蝗虫,还真的有效,后来慢慢地把火把扎在一起,加上龙头,演变为一条火龙。”
当晚,清湖村四条火龙先在各自祠堂前炫舞一番后,在人群中穿梭巡游,送去亘古的祈愿,黑夜中绽放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洋溢着希望的笑脸。所到之处,人生如潮。最热闹的环节莫过于“龙腾万家”,四条火龙汇聚巡游至清湖牌坊,开始炫舞表演。火龙时而一跃腾起,时而低空盘旋,时而俯冲潜底,激起一个个浪潮,宛如真龙出海,蔚为壮观。
“我8岁开始舞火龙,到现在舞了40年了。每年中秋舞火龙,这是融入血液的传统。”清湖村民黄伟沧告诉记者,从扎火龙到舞火龙,大家都力所能及、齐心协力去参与各个环节,舞火龙这个传统民俗文化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村里的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白云区清湖、夏茅、石马、江村等村落都会上演舞火龙盛景。火龙追月,传承数百年,生生不息。如今,白云区舞火龙这一纯原生态的独特民俗,已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村民们通过舞火龙,庆祝中秋佳节,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清湖小学打造舞火龙传承基地
今年,是均禾街传承舞火龙活动最为隆重的一年,清湖村、石马村、罗岗村、平沙村等村共计有25条火龙巡游,用藤枝和榕树叶扎制而成的“火龙”活灵活现,各村火龙汇集到牌坊、广场,一时间,夜空如昼,万家欢腾。
据介绍,均禾街非常重视传承舞火龙活动,推动多元互动、全民参与、融合创新的舞火龙文化月系列活动。开展了舞火龙非遗文化“进校园”“进企业将”“进社区”活动,通过舞火龙动漫比赛、火龙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金点子”比赛、游园会、手工DIY制作等方式让群众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发布了《火龙舞起来》原创歌曲;制作了形象IP火龙娃,作为均禾街的吉祥物,让火龙娃传递安定、好运、团结、幸福的核心精神;建设了火龙公园,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九条龙纹灯柱和火龙园林景观;成立了传承基地,传承人黄鉴豪积极协助清湖小学挂牌成立舞火龙传承基地,让全校师生直观了解火龙知识。
均禾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新形式赋予舞火龙这一民俗活动全新的内容形式,呈现均禾人民与舞火龙民俗的密切联系,让舞火龙文化与文学、艺术、经济融合发展,为均禾民俗文化的发展扩展新形式、传播新观念、弘扬正能量、开启新思路,注入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在均禾这片新时代的热土里发芽破土,绽放文化新生的美丽风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钟佩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汤南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