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讲话(受访者供图)

当前,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各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虽然能极大地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心脏毒副作用。同时,随着肿瘤患者预期寿命的延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如何针对性地制定该人群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当下肿瘤治疗的新考验。

2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兴发,上海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上海市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胡炳等专家及患者代表共聚上海科学会堂“科技会客厅”活动,畅谈“肿瘤心脏病学”那些事,分享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看似有悖日常认知,却真切地发生在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上,基于病患的实际诉求,应运而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

早在2018年4月,中山医院就率先开设了华东地区首个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2021年5月,中山医院又专门开设肿瘤心脏病专病门诊,给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肿瘤患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为了让这个新兴学科走进公众视野,团队将临床真实病例改写成医学科普故事书、拍摄微电影,利用各种科普形式“奔走相告”,希望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发现这个领域,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共同努力。

“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葛均波说。

作为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学”团队的带头人——程蕾蕾主任医师一直深耕医学科普宣传,其撰写的《医生最懂你的心》《说句心里话》和《说句心里话2》等心血管科普故事书取得了很好社会反响。

在本次活动中,程蕾蕾撰写的《说句心里话3》重磅发布。该书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点,用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揉入人情世故中,讲解如何对心血管疾病早判断、早预防、科学就医。尤其重点阐述了大众知之甚少的肿瘤心脏病学科普知识,比如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时,如何进行心脏自我监测?乳腺癌患者一旦出现心脏问题如何就医等。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肿瘤心脏病学发展,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团队还编撰了《简明肿瘤心脏病学临床指导手册》,这也是我国第一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实战总结。最近,由该团队编撰的《肿瘤心脏病学真实世界病例索骥》也即将出版发行。

葛均波表示,各种抗肿瘤治疗手段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这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共识。其中,PD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抗癌神药”的同时,有可能引发极其凶险的免疫性心肌炎,重症患者死亡率近50%,且有大量轻症患者在肿瘤治疗与保护心脏的两难境地当中进退维谷。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团队发现,西红花总苷作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在改善心肌氧供的同时,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引发的轻症免疫性心肌炎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

此外,活动现场还正式启动了“西红花总苷治疗轻症免疫性心肌炎临床试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