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现场(上海十院供图)

房颤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的“元凶”之一。根据国家卒中登记中心的数据,房颤患者卒中的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约为32.35%、51.58%及34.23%。患有房颤的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比无房颤患者高3.7倍。

“无论是脑卒中还是心衰,后果都十分严重,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有生命危险。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房颤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一旦因为房颤进展而造成失能甚至死亡,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表示。

目前,通常临床上对于房颤的治疗主要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症状,以及热消融术“烧”掉心脏中产生异常电信号。但由于热能在人体组织中有扩散效应,在“烧”毁产生异常电信号组织的同时,难免会损伤正常心脏组织,而且采用该疗法需要全身麻醉,这对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说并不合适。

在学习国外治疗经验的同时,徐亚伟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我国医疗特色、适合中国房颤患者的更具有个性化、精准性的“AF-PACC策略”,即:针对房颤(AF,atrial fibrilltion)综合性评估、灵活采用生理性起搏(Pace)、AV消融(Ablation/AV node)、左心耳封堵(Closure)、冷冻/导管消融(Cryo/Catheter)等治疗手段的组合。

徐亚伟表示,这一治疗策略能够帮助广大患者制订更个性化、更精准的诊疗方案,从而有效应对房颤复发、缺血性卒中、心功能恶化的风险,实现房颤诊疗环路的全过程闭合、一站式管理。

目前,上海十院的房颤中心已经建立了以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房室结改良、生理性起搏等技术为主的房颤治疗工具箱。并且,该团队还总结了诊疗房颤的三方面经验:一是建立针对每个房颤住院病人的档案,包括基础疾病信息、基本检查、卒中和出血风险评分,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方案,供治疗组医生讨论和患方选择,选择的要素包括房颤控制预期、手术风险及费用等,充分保证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提高各种亚专科手术技能,加强整个手术团队的整合,确保手术安全高效;三是固定术后的随访模式,与社区联动建立房颤慢病管理系统,确保治疗连续性。

“我们能够针对所有房颤患者进行精准评估,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不再局限于各亚专业的思维,而是整体看待患者房颤的病程进展到哪一步,适合采用单种方案或者是组合方案,从而达到症状控制和卒中预防的目标。”徐亚伟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