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离开地球或者被地球远远抛弃的感觉,实际是它自己作的,因为它的质量导致了地球的形变。”
当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演讲,用接地气的语言解释物理学上的潮汐效应时,引发了直播间网友一片惊叹,“地球还挺有个性!”
这次演讲,也是《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新书首发活动。从2021年11月《张朝阳的物理课》开启首场直播,到如今的第二卷新书出版,不知不觉间《张朝阳的物理课》成长为一个立体化传播的知识IP,也吸引了很多网友跟着张朝阳一起在物理的世界里硬核烧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关资料图)
“某个民族某一段时间大家都喜欢把物理或者科学作为一个时尚的话,对这个国家还是很有好处。”张朝阳说。
1
《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
写了什么?该怎么读?
关于物理学的重要性有很多名言,比如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说,“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这句话实际上是从物理学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思维的角度,说明了其重要性。
但实际上,物理学的重要性早就超出了科学研究的小圈子,影响千行百业。比如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说,“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就必须依赖物理学的方法”;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任何人要想成功,都该读读物理。”
正因为物理学的重要性,很多物理学领域的学术大咖,都想把这门学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给普通大众,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拓展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的心智。比如物理学家霍金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就在全球销售了2500万册,点燃了许多人对物理学的兴趣。
《张朝阳的物理课》也是一个深受网友喜爱的物理学课程。最初,许多人是在搜狐视频的直播间里观看张朝阳的直播演讲,随着期数的积累,《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一卷和第二卷接连出版。从书籍的角度来看,第二卷具有几个特点:
首先,这本书是物理专业的辅助读物,对于不同层级都有阅读价值。
据了解,《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是在直播课的基础上,综合第67-127期课程内容的相关文章合集。这本书延续了“以基础的物理、数学知识,研算我们存在的世界,获得本质的恍然大悟”这一初心,围绕牛顿力学与天体物理、洛伦兹变换、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和热传导五大部分,针对不同领域的有趣问题进行详细推导、计算。
第2个特点是,这本书的视角很新,选择的话题都从日常生活切入,对一些物理问题的处理方式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比第一卷,《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更注重探讨问题的新颖性、独特性,对很多问题的处理方法更深入、复杂度更高,用到的数据工具也更难。比如,在电动力学部分,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研究了电磁现象的规律,深入分析了电动力学与相对论及洛伦兹变换的关系,使读者对于整个电动力学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
书中还会围绕一个问题,综合各个物理学分支的知识,用以解析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在探讨磁场抗磁原理时,书中从考虑磁矩的力矩、磁场对原子能级的影响,以及量子力学中带电粒子的抗磁性等角度入手。这不仅仅局限于电磁学的分析,还融合了量子力学的知识。
第3个特色是,这套书的学习方式也和一般的教科书不一样。教科书一般是线性的按顺序阅读,而这本书完全可以根据读者的好奇心,跳着读,翻着读,找着读,尤其适合那些只能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对物理感兴趣的的上班族。
“从《张朝阳的物理课》开始,你将从不同城门进入这座古城,走的是不同的路径,或者直达某个景点游玩,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在随意的走走逛逛中,你将对这座古城非常熟悉,如同自己的家园。”张朝阳说。
2
当物理课成为公共话题:
关注就有价值,传播就有好处
从2021年11月《张朝阳的物理课》开启第一次直播课算起,截至2023年8月18日,《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经在搜狐视频直播了160余期。
这期间,2022年3月,《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一次走到线下;到了当年的11月,《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一卷新书正式发布,今年8月18日第二卷新书正式发布。
从直播到视频回放、短视频,再到两卷书籍的出版,《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经成为一个涵盖多种传播形态的立体化IP,影响了各圈层、活跃在不同媒体平台中的人群。
多位科学界专家对这套书予以肯定和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段文晖说,这本书“摒弃了传统物理教科书的系统章节模式,围绕精心挑选的物理问题展开演算和分析,体现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富有启发性”。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院、“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评价,书中呈现了“读得懂、用得上、能吹牛的有趣又硬核的物理学”。
从张朝阳自己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坚持做物理课这件事有意义。“科技使人类获得无与伦比的能力,其背后的基本规律都是由物理决定的。”希望大众了解物理,将其作为一个通识来学习。而书籍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可以提供很多乐趣,所以在直播和短视频之外,又出版了书籍。
笔者作为媒体人,其实是非常乐见《张朝阳的物理课》这样的科学课程、知识话题成为舆论场上的热点、焦点,甚至走向C位。这样的话题,关注就有价值,传播就有好处,有利于在整个社会弘扬科学精神,让更多的人提升科学知识,拓展视野,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经常有家长在网上抱怨,孩子过度迷恋网红,梦想一夜走红,赚快钱,误入歧途。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关注袁隆平、钟南山这样的科学家,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据《广州日报》报道,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同时,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明显。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13.75%和6.45%,二者差距是7.3个百分点。
所以,通过大众传播手段,让更多的普通公众具备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搜狐公司前不久发布的2023年Q2财报显示,总收入1.52亿美元,收入和净利润均达到预期。这表明,丰富的、优质的内容,不仅能够在推动大众科学学习方面贡献社会价值,还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不断开拓出新的商业机会。
这方面,搜狐视频表现亮眼,持续发力双引擎战略,不断丰富长视频和短视频内容,推出了《为你逆光而来》《青梅酸酸你微甜》《夜城赋》等高口碑自制内容;深耕知识直播,不仅有《张朝阳的物理课》这样的知名知识IP,还打造了《星空下的对话》这样的知识直播场景创新探索节目。
3
希望更多科学课
出现在大众媒体上
今天这个时代,格外需要科学精神。
这些年,由于在半导体、芯片等硬科技上被掐脖子,从政府到市场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发展硬科技,强调科技自主和科技自强。
而这种对科技的重视,不应该停留在科学研究人员的圈子里,而应该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共识,尤其是让青年人热爱科学,投入科学研究,具备科学的精神。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感召了一大批的青年人献身科学;上世纪80年代,领导人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诚如张朝阳在清华演讲中说的,“某个民族某一段时间大家都喜欢把物理或者科学作为一个时尚的话,对这个国家还是很有好处。”“学点科学知识挺重要的,让我们大家都变得科学起来,想问题都有逻辑,都有推理。”
而大众媒体的传播,无疑在弘扬科学精神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比如这两年,国产科幻电影热,《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引发公众对科幻的热情和好奇心,许多科学知识也通过这样的电影获得了传播和普及。
张朝阳就多次针对《流浪地球2》等科幻电影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推导解析,“张朝阳建议流浪地球3加入拉格朗日点”、“张朝阳称流浪地球引力弹弓真实存在”、“吴京惊讶张朝阳物理解构流浪地球2”多个话题曾登上热搜,说明大众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望与好奇。
在今年的搜狐科技峰会上,张朝阳说,最近几年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了充分的传播,激发了下一代年轻人对科学方面浓厚的兴趣。比如引力波引起了物理学界以外的关注,引力波探测和中国空间站的建立,宇航员不断升空、不断回来等;还有美国那边的韦伯望远镜建立发射到了太阳反方向150万公里,这是人类第一次发射这样的望远镜,拍摄出了非常美丽的照片,引发了人们对天文学方面的兴趣;包括最近核聚变方面的进展,使得对未来能源充满想象力。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张朝阳的物理课》走红,无疑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传播了物理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在悄然之间就会改变某个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轨迹,让更多的人拥有科学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孙昌璞,在评价这本书时说,“不管是从传播科学精神的角度,还是从通识教育普及的角度,这本书都很有意义。”诚如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