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创业是我们普通人最有可能翻身的方法,可是真正敢去尝试的人好像并不多。


(资料图片)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人会说普通人认知不够,所以不能创业。还有人认为普通人的积蓄不够,所以不能创业。还会有人表示,普通人试错的机会太少了,所以不敢轻易创业。

以上的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并不完全对。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创业,最主要还是损失规避的心理在起作用。

我们都知道创业可以赚到很多钱,甚至是财富自由,但是我们更害怕的是我们把多年的积蓄给亏掉了。

其实我们的积蓄可能也就几万元,或者是几十万元,但是这些钱赚得太辛苦了,因此不能忍受这些钱损失。即使我们有可能赚到上千万元,也不会拿这笔钱去赌一把。

我们内心害怕损失的心理就是心理学上的损失规避效应。

这种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随处可见。举个例子:我们炒股赚了1万元,我们肯定会开心,但是开心的程度可能也不会很高,因为1万元并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质的改变。可是当我们炒股亏了1万元时,内心就会无比痛苦。虽然这1万元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就是感觉不舒服。

大家有没有同感呢?我们炒股时的这种感觉就是损失规避效应的体现。有专家研究表示,只有我们在赚到2万元时的快乐能够抵消1万元带来的痛苦。

如果我们想要逆袭成功,首先,正视内心的这种损失规避心理。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受范围之内的损失来进行尝试。假设我们有几十万元,但是内心根本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损失,那么我们就要选择更小投资的创业。其实很多行业的投资并不需要那么多钱,甚至可能不要钱就能开始做。

其次,要多多利用客户内心的这种损失规避心理来做营销活动 。如果想要留住客户或者是促使客户立刻下单,那么就要用“避免损失”“打消疑虑”“放大损失”这三个方法。

第一、营销活动避免损失性描述,会让客户感觉不舒服 。现在所有的4S店在顾客买车的时候,都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全款购买,另一个贷款买车。如果我们表述不对,就会让顾客感觉自己亏了。就在你想买车的时候,销售告诉你全款购买的价格是20万,贷款购买需要加2万的服务费用,一共是22万元。如果你想要贷款购买,是不是会感觉不舒服,感觉自己多支付了2万元。

那么我们换一种说法呢?现在我们店贷款买车仅需22万元,已经很便宜,如果是全款购买的话,还可以给到2万元的限时优惠。

虽然是同样的意思,但是这种表达会不会让客户更容易接受一点呢?千万不要在客户准备付款的时候,告诉他需要加钱,这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可是现在有很多餐饮店就会玩这一套,这其实是在自毁前程。举个例子:有的火锅店搞活动,推出了一个很便宜的火锅套餐,可是顾客到店了被告知团购券只包括菜,不包括锅底,锅底需要额外付费。很多客户抱着反正已经团购了的心理付了锅底的钱,但是在顾客回到家之后会奉上一个大大的差评,这对餐厅而言是有伤害的营销行为。

第二、打消顾客购买疑虑 。电商会什么会把实体店打得满地找牙?并不是电商比实体店便宜多少。对于一些品牌的产品,其实是线上线下一个价。消费者为什么愿意在线上购买呢?因为消费者买回来之后可以打开试用,如果感觉不合适,而且不影响二次销售,可以退货的。可是实体店大多数不提供退货服务,有的甚至是你刚走出店铺门口,就不会给你任何退货的机会。

直播带货为什么可以切走电商的一块蛋糕呢?因为直播带货玩了一招更绝的,那就是你可以先试用一部分,如果感觉不满意,或者是不好吃,可以把剩余的那一部分寄回去,费用也可以全部退还给你。商家这种非常大气的承诺不仅不会让消费者感觉自己亏了,反而感觉自己赚到了。假设我们买了一箱酸辣粉,吃了两桶之后,感觉不好吃,那么就把剩下的几桶寄回去,商家承担运费。相当于消费者可以白嫖一些吃的,消费者就会更容易下单。

第三、放大消费者的损失 。在我们卸载一些杀毒软件的时候,它会提示你电脑将会处于完全没有保护的状态,你确定要卸载吗?这就是放大消费者损失的一种方法。

还有一种是会员制的超市,他们在你会员费快要到期的时候会提醒你赶紧续费。如果不续费的话,就会丧失很多会员的权益,而这些会员权益至少价值几千元,甚至是上万元。这跟几百元的会员费相比,也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消费者的损失规避心理用在任何一个地方,那么我们普通人也是有希望逆袭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现在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