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银行离职已经成为特别时髦的事情,网络舆论汹涌、各种诋毁银行的网络言论无疑起到了非常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为什么各种言论要诋毁银行?主要是三大意图:一是将银行存款转移到各种财富理财和社会集资投资中去;二是可以尽快地从银行挖来各种人才;三是从银行拉走大量的银行客户。现实中部分成功了,因此各种财富理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资料图)

但是最近一些财富理财机构暴雷让银行不再沉默,银行行长警告银行员工的三大警示:

银行行长给出的第一大警示,一些财富机构的大多数人来自于银行系统,没能抵挡住高收入诱惑是最主要的原因,最后害了亲戚朋友和自己

如果我们打开一些财富机构和非银行理财机构,不用惊讶就能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

这些财富公司的财富从业人员和理财师绝大部分都来自于银行系统,当然也有一些人来自于保险、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见,一些从银行离职的从业人员并没有真正离开金融系统,那些在网络上各种说银行不好要离开银行的,大多数仍然跑向了一些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

而离开银行时意气风发的模样、好像从此人生脱离了苦海,却不知道看似走上了职业的阳关路,到头来却是挤进了难以回头的独木桥,最终那些在财富机构的、贷款中介的、小贷公司的甚至融资租赁公司的,估计现在肠子都已经悔青了。

为什么呢?一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展业压力并不比银行的展业压力更小;二是非银行机构的展业难度要远远大于银行业的展业难度;三是这些机构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也没有开始许诺的各种利益诱惑兑现。

那么,为什么仍然有一些银行工作人员源源不断地从银行离职奔向这些财富机构呢?当然是利益诱惑。这些财富机构展业压力虽然大,但收入和薪酬的诱惑也远远比银行要大得多,只要你真正能够做出业绩,收入可能要翻几番。

某最近舆论议论较多的财富机构, 1.3万人左右职业理财师大部分来自于银行系统,这些理财师在业务扩张时应该是赚得盆满钵满,因为据说100万销售提成达到1%到2%,这已经远远高于银行的奖励能力,毕竟银行现在的利差已经低于2%,虽然理财师每个月的销售任务是200万元,如果完成任务可以提成2万元,如果一不小心抓住一个亿元的大客户,提成将达到百万级之巨。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呢?

为了实现提成的高收益,这些理财师会如何展业的呢?当然先是把自己的所有的积蓄投进去,毕竟既能获得高收益还能拿到高提成;然后自然是亲朋好友的钱,以高息为诱饵将亲戚朋友的钱尽可能多地甚至全部购买财富公司的理财;最后自然是原来在银行工作时的客户存款资金,通过高息诱惑和诋毁银行的存款激励让大家投资。

本来以为通过上述的方式自己既能完成了销售业绩,可以拿到高额的提成,而自己的钱、亲戚朋友的钱、原有银行客户的钱还能获得高收益,自己名利双收。没有想到的是,一旦财富管理和理财资金难以兑付或者暴雷,这些资金的最终偿付就大打了折扣,甚至最终能拿回多少都是未知数。这才是最可怕的。

银行行长给出的第一大警示,从银行离职以后选择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一定要明白任务和风险。

银行行长给出的第二大警示,一些从银行系统进入某财富机构成为财富公司无序扩张的最后稻草,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帮凶

有的人说,某财富是高净值收割机,因为财富债权权益2300亿规模共涉及高净值投资者15万人,其中单个客户最大金额50多亿。如果最终真的难以兑付似乎确实对高净值客户有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

而短短的几年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13000多理财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这13000多理财师则大部分来自于银行系统,这些银行系统 的理财师对各种财富机构的规模扩张直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来自银行的理财师,由于在原来的银行掌握和管理50万金融资产以上的富裕客户,同时也有一些银行的信贷授信客户联系方式,即使监管和银行有严格的客户信息保护要求,但这种保护和竞业限制形同虚设,而理财经理的这些客户资源才是各种财富机构最看中的价值。在高利诱惑下,最终这些银行的高净值客户和大授信客户的闲置资金都成为财富机构的财富投资,因此才会在短期内实现快速扩张。

同样,有一些在银行和监管机构身居高位的人,一旦进入这些领域更是扩张的难以想象。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2016年进入某大,2016年底某大总负债就从2015年的6148.93亿元增长到约1.16万亿;到了2021年中期这个数字已涨至近2万亿元。

因此,银行行长警告,所有的理财师即使不是骗子,也不值得信赖。

原因不是质疑理财师的人品,而是质疑他们的身份和职责。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人在投资理财时特别喜欢接受理财师的推荐,有的投资者甚至觉得理财师比自己的亲人还值得信任,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了。理财师虽然是你的理财顾问,但真正身份是理财产品销售人员,他们只对销售业绩负责而不会对你的投资结果负责。

银行行长给出的第三大警示,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时就已经埋下了暗线,这是最值得警惕和应该从严治理的

如果说这些理财师将自己的钱、亲戚朋友的钱通过正当的手段进行财富投资还是一种选择,无可厚非并不应该受到指责,即使无法兑付也只是自认倒霉和自己的亲戚朋友骂他而已。但有些理财经理通过在银行工作时埋伏的暗线则是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甚至违法了。

我们曾经见过一些报道银行行长甚至客户经理在销售“飞单”,导致一些理财投资受到损失并给银行造成非常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实际上,就是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在还没有正式到财富机构任职前,就已经在进行业务渗透,在职位诱惑和高额佣金引诱的双重诱惑下,在还没有入职时就已经在帮忙开始做业务。有的人虽然不准备去这种财富机构入职,就是想通过销售财富投资产品获得额外的高收益。有些人则被财富机构的高额收入和产品投资高收益诱惑而蒙蔽了双眼,一方面在银行里偷偷销售财富产品,另一方面做好了入职财富机构的准备,最后裸泳下海入职财富机构,并拼命销售各种财富投资产品。

有的人为了让客户购买财富投资产品,除了许诺各种高收益和返点让利之外,更是承诺无风险、保收益,甚至有的还以银行的名义私下出具投资担保协议和个人对投资风险的担保函,一旦出事则各种担保协议成为投资者与银行的争论焦点。

银行行长警告,可叹一批风华正茂、大有前途的银行理财经理,终究因为高利诱惑和贪婪而为自己的盲动付出了应该承担的代价。但这种代价本来是应该避免的

一些财富机构的暴雷并不是说这家机构如何不好,只能说财富投资模式已经走向了衰退和没落,更重要的是,这种资产投资管理模式本身就存在着非常大的架构缺陷,出现最终风险只是迟早的事情。你还在进行各种财富投资吗 ?(麒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