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虾为何栩栩如生?其画虾技艺如何演变?8月20日上午,广州老年大学和齐白石艺术中心合作,举办老年大学师生专场公益讲座活动。齐派艺术家陈鹏翔在南国书香节荔湾大健康图书分会场开讲“齐白石和他的虾”,近百名老年大学师生现场参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齐白石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其技艺演变可分为五个阶段。”陈鹏翔介绍,1912年-1920年为临摹期,1912年的《芙蓉小虾图》是齐白石现存最早的虾;1920年-1929年为写生期,代表作为《水草游虾》;1930年-1938年为提炼期,代表作为1930年的《游虾图》;1949年-1953年为成熟期,代表作为1949年的《虾》;1954年-1957年为返璞期,1955年的《虾蟹图》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当我们与真的虾进行对比,就会发现齐白石经过多年探索,画的虾无论外形还是姿态,都越来越栩栩如生。究其原因离不开齐白石自己所说的,从来不画自己没见过的东西。他是一个非常注意观察,独具艺术慧眼的画家。”陈鹏翔还笑着向大家透露,“齐白石生前很喜欢吃虾,尤其是油炸的。”

陈鹏翔向大家简要分析了齐白石各个时期的技艺特点,尤其是指出了齐白石画的虾,虾脚数量和虾身节数与实际上有所不同,主要是为了艺术效果而作的艺术化处理。

在现场的《叶隐虫声——齐白石家族花卉草虫艺术展》中还展出了齐白石两张工笔草虫真迹《蝴蝶图页》和《虫草图页》。陈鹏翔告诉记者,“齐白石以画虾而闻名,很多人认为他只画虾,这是一种大众传播造成的误解。实际上,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同样是艺术精品。”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一辈子在画画,在琢磨,在研究提高,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广州老年大学学员邹先生感言,自己在老年大学专门学习绘画已有4年。“退休后学习画画,感觉一天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常常一画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既充实了生活,也很有成就感。”

对于要学习齐白石画虾的老年学员,陈鹏翔认为最重要的是调墨和墨色的变化。“我刚才看到一些学员的作品画到后面,钳子和尾巴都没色了,实际上这是因为调墨调水没把控好。这是一个非常困难也是非常基础的问题,需要在学习中注意控制和把握。”

记者从广州老年大学了解到,此次公益讲座是学校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探索,“我们学校在上半年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开设专题班讲座的基础上,探索邀请更多领域、更多专家大咖到校讲座,讲授时政课、人文课、国学课、健康课等,同时尝试带领学员们‘走出去’,通过名家导览、观展、展演等实践课堂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而打造‘红棉学堂’。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探索,也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