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植文实习生彭潮佳上海报道
7月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长期来看,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预计内需消费顶峰在4000万辆左右。从发展结构来看,未来乘用车将是主要增长点,且伴随我国经济区域差异的逐渐缩小,市场增量规模将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市场转移,经过十几年的产业培育,千人保有量达到400辆完全可期。
同时,他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进入规模化、全球化发展阶段。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结构来看,东南沿海地区渗透迅速;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增加,电动化潜力正在被加速释放;消费特点逐渐形成,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更倾向于性能优越的较大车型产品,而车型较小、续航里程相对更短的产品在三线以下城市更为普遍;适应性更强的插混车型快速增长。
不过,付炳锋提到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向上突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难点、短板和挑战。例如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短板形成制约。伴随全球贸易规则受到冲击,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制造业全球水平分工体系风险逐步显现,诸如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发展短板和瓶颈问题加快暴露。
此外,产业转型下产能过剩及不平衡问题也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向好、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吸引了众多不同领域的企业和资本纷纷入局,加剧市场竞争,产能利用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产能不足,边缘车企、破产清算及倒闭车企的工厂大量封存闲置,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破题。”
他还表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资源保障的矛盾有潜在制约风险,需要未雨绸缪,提早布局。如锂资源开采、电网末端负荷、原材料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