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第四届全国写作课研讨会暨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开设五周年庆祝活动在该校举行。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指出,“写作与沟通”课不仅是清华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五年来,课程围绕学校“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通识教育理念,形成了“主题式、小班制、全过程深度浸润”的独特教学模式。“好的教育离不开好教师,好的课堂离不开好设计,好的课程要让全体学生受益。”同学们在开放交流中更好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发现真问题,并将课程收获不断延展迁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读以致用,写以致用”,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与认可。

清华大学副校长、课程负责人彭刚指出,清华写作课在五年中迅速实现了面向大一新生的“高质量全覆盖”,很多同学都在课程中实现了“春天竹子拔节”般的成长。写作课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开阔心胸、重组思维,实现人格成长,需要坚持建设、持续探索。目前,各高校的写作课建设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多元化、差异化的课程理念与模式为未来写作教育建设和改革带来了充足的经验与启示。希望关注写作教育的同行能够建立教学共同体,携手探索写作教育的应有之义,帮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有条理地思考、优雅而自如地表达,同时让教师团队从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中有所收获,最终在学生、教师的持续互动与成长中实现好的写作教育。

会议特邀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署理主任王永雄、副主任何伟明,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简称写作中心)主任曹柳星作主题报告。王永雄和何伟明结合“与自然对话”“与人文对话”两门课程,从“阅读”与“写作”一体两面的关系入手分享了香港中文大学以文本研读为导向的通识写作课建设思路及特色资源。曹柳星以“清华大学写作课的‘缘何、为何、如何’”为题,分享了清华写作课的建设初衷、特色教学模式与团队管理理念。

据悉,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教务处、写作中心、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主办,学堂在线、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清华大学学生写作协会协办。来自全国59所院校及科研机构的100余位教师与会,近500位教师通过线上直播收看了会议。

“写作与沟通”课程是由邱勇推动、彭刚担任负责人的清华大学本科通识必修课程,于2018年9月正式开课、2020年9月正式覆盖全体大一本科生,开课五年来已陪伴12000余位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课程是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培养通识视野与素养的同时为专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来,写作中心还将继续依托中文通识写作课程虚拟教研室(筹)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学术研讨活动,努力搭建高校写作教育交流平台,提升通识写作教育质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