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陈根

在《美丽新世界》中的反乌托邦社会,人类在名为“繁育中心”的胚胎工厂,以流水线的方式繁殖后代。这个看似科幻的的世界,已经在悄悄地向人类走近。

近几年时间里,人类科学家在类胚胎模型领域取得了飞快的进展。据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于6月中旬召开的年会上发布的最新消息,全世界首个具备羊膜和生殖细胞的人类胚胎模型已经创建成功。但是,离真正发展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需要走过这样的一段历程:

首先,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第一周,受精卵迅速分裂、发育,形成中空的囊胚。第二周,囊胚开始着床,即进入子宫,以便从母体吸收营养。受精第14天时,囊胚已分化出了滋养层、上胚层和下胚层细胞。第三周,胚胎进入原肠胚阶段。各胚层细胞逐渐发展为不同的器官,比如,外胚层发育成皮肤、眼睛等,中胚层发育成排泄、循环系统等,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肝脏等。

对于人类诞生的这趟生命之旅,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还是难以破解的“黑匣子”,因为对囊胚进入子宫后阶段的研究,一直受到伦理和技术限制。所以,人们了解的相关知识,只能来自于对其他哺乳动物胚胎的研究。

据临床数据显示,约30%的人类胚胎无法成功着床,在胚胎着床后的一两周内,还有约30%的人自然流产,原因却无从得知。近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希望借助胚胎干细胞,生成人类早期胚胎的“复制品”,模拟胚胎自然发育,寻找早期流产和胎儿先天性缺陷的成因。此外,胚胎模型也有助于解释细胞分化的机制,促进再生医学发展。

合成人类胚胎模型已经发展了多年。早在2017年3月,剑桥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泽尼克-格茨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在体外构建人造小鼠胚胎。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西南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吴军团队和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教授何塞·波罗团队在《自然》杂志分别发表论文,生成了完整的囊胚模型。2022年9月,汉纳和泽尼克-格茨团队先后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生成胚胎模型,与受精第8.5天的真实小鼠胚胎相似。泽尼克-格茨团队表示,合成小鼠胚胎发育出了大脑和跳动的心脏,相当于进入人类胚胎的原肠胚阶段。这些突破直接推动了人类胚胎模型的发展,无疑是最令人振奋的。

但是,随着人类胚胎模型存活时间的延长,与真实胚胎的形状越来越像,人们开始担忧,胚胎模型是否有一天会长成真正的婴儿?对此,ISSCR指南明确禁止将人类研究胚胎模型、人类-动物嵌合胚胎移植到动物或人类子宫中。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傅剑平说:“研究伦理方面的政策一定要跟上,规划好伦理红线,而且要非常严格地执行,这对人类胚胎模型研究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