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在老挝北部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两块新的骨头碎片,这表明早在8.6万年前,智人就已经在东南亚生活了,也就是说人类迁移到该地区的时间比之前认为的要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研究人员筛选粘土寻找骨头碎片。图片来源:Fabrice Demeter


(资料图)

十多年来,老挝丹巴灵洞穴的挖掘工作共发现了夹在粘土层之间的7块骨头碎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人类学家Laura Shackelford说,他们在向下挖掘了7米之后,终于触及了基岩。洞穴中出土的沉积物和骨头表明,现代人类已经在山区居住了至少6.8万年,甚至更早。

未参与该研究的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人类学考古学家Miriam Stark说:“对于东南亚早期现代人来说,在地图上找到另一个遗址非常重要,这对了解世界悠久的历史意义重大。”

新发现的骨头是一小块头骨和一块胫骨碎片。这些遗骸可能是在洪水期间被冲进了无人居住的洞穴。研究人员确定了在人类化石旁发现的食草动物牙齿的年代,并估计了洞穴沉积物的年龄。结果表明,头骨碎片和胫骨的年龄分别在7万年和7.7万年左右。但胫骨可能有8.6万年的历史。这比十多年前在该遗址出土的第一块化石(4.6万年的头骨)要古老得多,也比洞穴中其他骨头(4.6~7万年的颌骨、肋骨、脚骨)更古老。

东南亚的化石记录有限,部分原因是热带气候分解了大部分骨骼。Shackelford表示,早期人类首次到达该地区的时间、他们来自哪里以及他们迁移到哪里,这些细节仍然有争议。老挝位于通往澳大利亚移民路线上,澳大利亚最古老的考古遗址大约有6.5万年的历史。

一些人类迁徙假说利用DNA分析认为,智人是在海洋同位素第五阶段的地质时期(13万年前持续到8万年前)之后,在一次单一的快速事件中分散的。但丹巴灵洞穴化石确提供了不一样的证据,在海洋同位素第五阶段结束之前,这些化石就已经扩散了。

Stark表示,这并不意味着遗传模型是不正确的,只是它们揭示的图景是不完整的。

丹巴灵洞穴化石虽然来自智人,但最年轻的化石(4.6万年前的头骨碎片)混合了古代和现代人类的特征,而最古老的化石则有更多的现代特征。例如,在某种程度上观察到,较古老的头骨碎片缺乏与更古老的人类相关的明显的眉骨。

Shackelford认为,这些更古老的化石可能不是从当地人口进化而来的,而是代表了在该地区迁徙的早期现代人类群体。菲律宾迪里曼大学考古学家Armand Mijares说,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但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定。

Shackelford团队将继续在洞穴中挖掘,以寻找更多的化石。他们还试图从粘土中恢复环境DNA,这可能为数万年前生活在周围地区的动植物提供线索。洞穴之外的发现也可能对该地区早期人类居民产生有价值的见解。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8715-y (202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