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和更新。数据要素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要素,逐渐融入文化内容生产、运营和流通等链条之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字空间一切皆有数据,一切数据也都有版权。大力推动数据确权,是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

保障数据权益,护航文化数字化实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数据二十条则强调:要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权利保护的角度来说,数据确权是数据资源运营、开发和使用的有力保障,为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数据确权也是数据资源交易授权和流转的有效证明,将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提供流量红利。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资源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和较强的财产属性。在互联网环境下,数据易被复制和传播,数据侵权成本低,数据权益容易被侵犯,数据隐私安全亟需保护。如果没有清晰的数据权利归属,将导致数据领域的举证难和维权难等问题。

通过数据确权,可以保护数据隐私安全,并为数据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提供依据。如果在过程中出现数据侵权等行为,可以通过数据权属进行维权,保障数据权益,护航文化数字化实施。

数据确权亟待立法支持

对于数据权属问题,目前国内和国外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内现有的政策法规只是对数据确权做出方向性和框架上的指导。比如数据二十条提出对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确权。

此外,数字中国规划则提出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的目标。但是具体的立法工作都还没有完全落地。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确权不只影响到数据流通的环节,还关系到数据资产的入表。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数据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潜力。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数据资产的确权和数据权益保护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题。这不但影响了数据流通的顺畅,也限制了数据资产的合理利用和价值释放。

首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数据资产“入表”加速推进,将改善相关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滑投入期对利润的影响,同时明确了数字资源的经济属性,数字化公司的数据资产价值将迎来重估,数据采集、存储、加工等环节有望受益。

部分国企承担数据确权工作

目前,国内的数据确权工作主要由一些国有企业打造的平台来承担。其中,比较典型的平台包括人民网旗下的人民数据确权流通平台和人民数保平台,以及新华网旗下的新华智云创建的数字资产中心。

人民网从2019年就开始研究和探索区块链技术,并将其运用在数据确权业务中。在此背景下,人民网推出了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该平台成为业内首个集数据合规审核、数据确权出版、数据流通登记和数据资产服务于一体的数据资产服务平台,其也被视为国内首个数据确权平台。

此外,人民数保作为个人数据确权和授权工具,主要解决“有数据”的问题和“数据合规流通”的问题。该平台持续归集涵盖千行百业的全维度数据,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且合规的数据支撑。

新华网子公司新华智云拥有版权监测业务,主要致力于推动数字资产中心的建设,并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数据确权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新华智云涉及版权确权、存证、维权等业务,业务能力较强,专业性突出。

从盘面上看,截至6月14日中午收盘,数据确权概念上涨2.39%。个股方面,三维天地(301159.SZ)率先封板,收获20CM涨停,天舟文化(300148.SZ)涨12.5%,人民网(603000.SH)涨10%,视觉中国(000681.SZ)、新华网(603888.SH)涨幅超过8%。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数据确认业务的公司有望在数据确权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数据产业的繁荣和创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