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区域学概论》   山东大学供图

近日,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济南举办,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国际区域学概论》同步发布。500名专家“云”集在线平台。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协办。

《国际区域学概论》主编、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表示,该书是其用数十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之功力所著,弥补了当前中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中的短板。理论构建是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交叉学科创建中的当务之急,教材匮缺是交叉学科培养人才的重要制约因素,希望该书能为中国高校相关学科门类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依托,成为未来政治学、文学和法学等学科门类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

会上,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宣布正式启动“首届中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优秀(创新)案例”的评选。

会上,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从国别和区域研究“是什么”和“不是什么”谈起,以凝练的语言阐述了其学科属性、学科边界问题,提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科边界是“超越的、跨越的、交叉的以及多体系的”观点。特聘首席专家刘鸿武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建?”这三个问题入手,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的交叉学部设置为参考,指出交叉是未来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特聘首席专家韩东育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交叉学科需要寻找学科间的最大公约数,要破除学科“单细胞”简单叠加式发展的弊端,并强调相关支撑学科的“历史纵深”。特聘首席专家王启龙强调,国别和区域研究有三个“不能丢”,即“外语技能不能丢”“问题意识不能丢”以及“家国情怀不能丢”。特聘首席专家范祚军以广西大学的国别研究为案例,向与会者生动呈现了大数据技术介入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多个场景。特聘首席专家罗林指出,当前国别和区域研究正从大国之学转向大学之学,它以实体研究的人为核心,联动“教学—科研”建构体系,将大力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制度化安排和学科化实践。

张蕴岭强调,中国未来的国别和区域研究需要继续加强协调创新,需要不断完善交叉学科评价体系的建设,也需要从相关机制体制层面入手进行改革,从而为这一学科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