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安徽服务业在全省稳增长、强功能、优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服务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初步建成联动长三角、辐射中西部、通达全世界的高能级服务枢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稳步提高到42%以上。

过去五年,安徽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据了解,在过去五年,我省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0.8 个百分点,快于全国 1.4 个百分点;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 19824.2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3%,较 2015 年提高 6.8 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0.1%,高于全部投资 2.1 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9 个百分点。5 年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累计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占比累计提高超过3个百分点。

安徽服务业增加值和沪苏浙差距依然很大

与此同时,我省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与困难,表现在:产业规模不够大,2020 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位列 12 位,仅相当于上海、江苏、浙江的 70%、37%和 55%,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主体不够强。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偏少,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民营服务业企业发展不充分,中小微企业发展质量不高;服务品质不够高,餐饮民宿、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标准化不高,知名品牌较少,中心城市消费吸引力不强。城镇居民消费中,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服务性消费占比偏低。

合肥将布局建设国际街区,争设市内免税店

根据规划,我省将提振消费市场。适应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升级趋势,把握后疫情时代消费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大力实施“皖美消费”促进行动,让更多人在皖消费。到 2025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 万亿元。

支持合肥创建特色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引入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布局建设国际街区,争设市内免税店、离境退税商店,引进一流演艺机构,开展高品质演出活动,打造知名品牌。支持芜湖、阜阳、安庆等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加快铜陵、马鞍山、池州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合肥、黄山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申创国家级示范城市。

支持合肥合理安排商品房供给增量和节奏

为持续提振大宗消费,我省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合肥等中心城市合理安排商品房供给增量和节奏,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闲置商业办公用房、工业厂房等非住宅房屋依法改造为租赁住房,努力做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高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使用比例,推进充电桩、换电站、综合能源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价值导向,打造一批高品质夜间消费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高品质夜市以及社区型居民夜间消费节点,发展夜间演艺、文创集市等夜间经济新业态,培育夜场灯光秀、24 小时书店等网红打卡点。

芜湖方特将按中国主题提升文化内涵

我省将大力发展省内游、乡村游,提升安徽旅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到 2025 年,旅游总收入超过 1.1万亿元。

以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协同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支持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提升芜湖方特主题园区文化内涵,打造中国主题乐园示范。

社区养老服务配建设施达标率将达 100%

与此同时,我省将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全面放开养老育幼市场,丰富服务供给,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政策完备、应护尽护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增强养老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探索发展互助性养老,推动养老服务向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延伸。推进康养融合发展,开展康养联合体试点,探索打造“医康养护”安徽模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到 2025年,社区养老服务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 100%。

实施托育设施建设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鼓励发展集中托育、育儿指导、养护培训等育幼服务,推进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十四五”期间,各市每年建成 2~3 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建成 1 个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祝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