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资本寒冬喊了好多年,都快成常态了,投资机构要学会适应这个常态。”近日,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刘缨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募资难是因为市场化的资金少了,加上国资LP(有限合伙人,泛指投资者)的要求更高,GP(普通合伙人,泛指股权投资机构)需要学会平衡好各类LP的需求。当然,也要提醒创业者要保存实力,保存企业活下去的希望。

当下,国资类LP已成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出资主力军。清科研究中心在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上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概况》显示,从新募人民币基金的LP国资属性来看,以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国企/央企、政府引导基金等为代表的国资背景LP依旧是我国募资市场的重要支撑。2023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71.2%。


(资料图片)

软银中国资本(SBCVC)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第一批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之一,目前同时管理着多支美元和人民币基金。刘缨于2009年加入软银中国资本,主要专注于医疗健康、新材料、TMT等行业投资,一向青睐投资具有混合基因的项目,如医疗技术与TMT技术的跨界,生物技术与数据技术的跨界,曾带领医疗投资团队投出了华大基因、普门医疗、海普洛斯等明星企业。

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刘缨;受访者供图

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诉求各有不同,对GP有着不同的要求。刘缨说,人民币基金时间很短,比较适合风险小的项目,因此在医疗投资领域不偏好投资创新药,可能投更多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类项目;美元基金则适合早期、风险类大一些的项目,这是完全由LP不同性质决定的。

一支人民币基金往往由国资LP和市场化LP构成,这也要求GP平衡好各类LP的需求。

刘缨表示,当前成立一支人民币基金,国资的配资很重要;如果没有市场化的LP,跟国资也不好谈,因为国资会觉得GP连市场化资金都募不到,可能也不是好的GP。国资LP风险意识会很强,但也会有产业政策的压力,而市场化LP的财务需求十分迫切,往往会担心返投等这些压力使得GP投不好的项目。

在平衡出资比例较高的国资LP返投需求、市场化LP高企的收益追求方面,软银中国资本摸索出了一套投资模式。

“安全是第一位,人民币项目投资需要非常谨慎。”刘缨说,软银中国资本有20多年的历史,培育出很多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他们的分拆业务也会继续成为软银中国资本重点合作的方向,这些项目基本都比较优质且低估值,从而风险一般较小,回报率较高,能够保障基金赚钱,而且项目分拆便有落地的需求,以此平衡国资LP的返投需求、市场化LP的财务需求,以及GP的盈利需求。

“一直以来,我们合作的早期国资LP都是市场化的基金,基本没有给返投的压力;而对于近期合作的政府LP,软银中国甚至会超额完成了返投目标。”刘缨表示,近年来,从软银中国资本的LP构成上看变化不大,而美元基金诉求也越来越像人民币基金,更强调DPI(投资回报率)和退出。与人民币基金相比,美元基金的复投率更高,每一期可达到40%—50%。

低成本医疗与高技术医疗,是软银中国资本现阶段在医疗领域的主要投资策略。刘缨表示,在国内的医保支付结构中,基本上30%的城市人口占用了80%医保支出量,而70%—80%的低收入人口,只消耗了20%—30%的医保的支出,这个比例是不平衡的。

“如果想把医疗资源普惠化,就会需要大量低成本导向的医疗解决方案,即少花医保的钱,让大多数人实现病者有其医。”刘缨说,软银中国从医疗产业链上拆分研究,寻找各个环节可以切入的投资项目。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机构提高效率,缩短了医疗资源内耗,降低了成本。

刘缨观察到,生物医疗技术一向走在了科技的前面,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加精确、精密的医疗技术改善,包括现在的基因测序技术,使得用药更加精准,手术机器人的拓展使得手术更加精确,这就是高技术和低成本两个投资策略在民生上的市场细分应用。

今年以来,刘缨出差调研项目的频率明显增加。在看医疗器械项目方面,她经常需要通过手术跟台进行尽调,以观察该公司医疗器械的实际使用效果。

刘缨今年主要关注生物技术类和微创设备类的项目,比如介入消融手术的医疗器械。因为消融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门诊也可以做,符合高技术和低成本医疗的要求,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同时,她也看好医疗行业的国产化方向,“这是未来一个比较大的投资范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