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水环境综合治理,离不开规划引领。8月1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经济师邱琳在“高质量发展·看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强化规划传导机制、优化审批服务3个方面落实水环境治理规划用地保障工作,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她表示,市规自局已完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划定城市蓝线、绿线,构建耕地护城、水网融城、森林进城、海洋亲城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市、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治水工程纳入重点项目清单,有效保障项目用地。

“我们在国内率先创新了市政设施规划用地传导路径。”邱琳介绍,在该项工作中,市规自局一是规划核查摸清家底,构建市政黄线图则数据库,通过梳理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污水处理设施用地,整合治水工程图则308处;二是建立规划衔接路径,提前预控治水工程用地;三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更新机制,印发市政黄线管理工作指引,明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详细规划阶段的市政黄线更新流程及入库要求,从制度上保障治水工程科学衔接详细规划。

为加速治水工程落地实施,市规自局对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在规划、用地、用海上予以优先配置,保障了62座污水处理厂用地。例如,优化用地预审选址和核发规划条件事项,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并入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环节核发,办理时间由28个工作日调整为10个工作日。

同时,污水处理厂、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以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作为使用土地的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手续在施工许可前完成。加快治水工程规划审批,优先办理渠箱清污分流、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公共管网完善等项目的规划许可。

此外,广州也在推进污水处理厂土地复合利用。目前,中心城区新建地下污水处理厂9座,地面建成公园,厂区绿化率达到50%以上,绿地面积超过59公顷。“未来中心城区和重点地区均采用地下污水处理厂+地面公园的模式,降低邻避效应,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邱琳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