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8月1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发展·看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新闻发言人郑则文表示,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图)
广州环境如何?数字说话。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6月,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4%,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20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18个断面水质优良,劣Ⅴ类断面清零,10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100%稳定达标,3条国控入海河流水质全部优良,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此外,广州土壤环境质量稳定,“无废城市”建设也在扎实推进中。
□ 抓关键环节治污,从源头开始整治
为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州,一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正在这里开展。
郑则文介绍,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目前,广州登记注册纯电网约车已达14.93万辆,完成非电动公交车淘汰,市中心区已100%实现公交纯电化;注销、报废高排放营运柴油车971辆;遥感监测柴油车约221万辆次,抽检柴油车2.09万辆次,抽检船舶燃油560艘次。同时,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产品限值抽查637家次,推进130家重点企业分级管控,清理整治57家企业简易低效的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无组织排放和泄漏等10个关键环节问题。
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是“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广州续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和污染源监管,督促加快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和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并重点开展蕉门水道“一河一策”总氮治理和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净土保卫战的思路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据悉,市生态环境局确定重点监管企业52家,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85个,并继续做好医疗废物收处,全市共安全处置医疗废物1.81万吨,无害化处置率100%。
□ “小切口”立法,解群众“大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于8月15日正式施行。“该规定是针对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小切口’立法,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提升,以期破解餐饮场所给周边群众带来的环境污染难题,促进餐饮行业绿色发展。”郑则文说明道。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正在推进《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修编,将规划与声环境功能区区划、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三线一单”等纳入市“多规合一”平台。完成2710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对35家失信企业“即时修复”环境信用。
郑则文表示,在审批服务方面,目前除跨行政区及重大环境影响项目的环评由市局审批外,其余均由各分局负责,审批时限扣除公示时间后压减至3个工作日。在环评管理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推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审批的改革措施,分类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手续,如对已进行环评的规划中所包含的具体项目予以简化,甚至予以豁免。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郑则文强调,市生态环境局将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审批,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机制,持续推行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打捆审批等改革措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