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稻米加工的肯定知道,两广地区的一些传统米制品,如籺、粉、糕、粄、糍等,最好用陈化2~3年的陈米制作,因其中直链淀粉比例较高。
然而,陈化过程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等。如果有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收获后直接加工,既降低储藏成本,又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岂不两全其美。
近日,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推动当地龙头企业在广东省茂名市率先选配生产“加工型”稻米,推动当地稻米产业从“吃饱饭”像“吃挑饭”时代转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传统米制品面临绿色健康挑战
籺(he),又叫?(ye),是广东省茂名地区的一种特殊米制品,拥有上千年历史传承,广受民众喜爱,目前已衍化出了近百种细分美食。此外,当地还有粉、糕、粄、糍等多种米制品。
过去,人们都用陈化的办法获得高直链淀粉的大米,特别是陈化2~3年的米最佳。现代营养学研究揭晓,稻米中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大类,“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做粉、籺、粄、粿等米制品出品越好,而陈化过程能够促发稻米的“直链淀粉”比例增加。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宁愿增加储藏成本而选择陈化了。
然而,陈化过程如果条件简陋,大米极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绿色健康而符合传统饮食习惯的大米,今年2月,茂名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王小慧带队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寻求助力支持,省农业农村厅安排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全程绑定、全链支撑。
大数据筛选品种进入试种实验
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介绍,该中心是国家在华南地区布局的“国字号”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平台,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数字种业”。
自2021年始,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就开始构建“湾区种质数字港”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已汇聚起南方稻米4819份核心种质和19237份关联种质,组学数据已超1000亿条。
在大数据支撑下,他们很快就为茂名选定了4个“直链淀粉”特高的稻米品种,其中“珍桂矮1号”的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6.1%。
茂南区鳌头镇是省级稻米专业镇,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也正为稻米产业转型升级在寻找突破口。
更巧的是,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的退役军人“双新双创”示范班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举行。学员中茂南区“85后”退役军人邓正国开办的茂名市万粤食品有限公司就在鳌头镇隔壁,是专门从事米制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其米制品市场份额在粤桂结合区数市中最大。邓正国听闻此事,主动请缨愿尝“头啖汤”,以保底价收购所有“高直链淀粉”稻谷。
至此,良地、良种、良法、良品等全要素齐备。2023年3月底,“全国首个加工型大米定制基地”合作签约仪式在鳌头镇举行,首批启动3000亩合作,其中鳌头镇塘札村连片示范1700亩。
7月15日,首批水稻抢在台风“泰利”到来前收获,平均亩产1112.31斤。通过保底价收购,让参与合作社、农户欣喜异常。美中不足的是后期播种的几块地遭受了台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