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近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终以任务需求为牵引,坚持科研创新,攻关技术难题,把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融入每一次发射任务,全力构建智慧化发射场。
在今天早上完成的L-SAR 01组A星发射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采用了新近自主创新的运行模式,极大优化了任务流程,其科学性、合理性在本次任务中又一次得到验证。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地面站站长 翟文江:过去的一年,空间站任务和卫星发射任务交叉并行,面对任务密度增大、要求提高的实际,我们集智攻关,进行信息化研发建设,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优化人员配置和测发模式,研究探索出了适合我们发射场系统的任务流程。
2017年以来,中心组建17支创新团队,成立15个联合实验室,外聘10名院士,有效聚合了多领域人才和资源,并于日前成功举办第一届科技年会,展出36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
由中心大树里测控点位光学测量团队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光学设备,参加了二十多发火箭发射的跟踪测量,弥补了中心火箭飞行前20秒高清图像获取的空白。
航天搜救回收分队创新研制的无人机、搜救态势显示系统、火箭残骸自适应落点预报算法,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搜救任务中,为实现“舱落人到”的救援目标起到极大辅助作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人机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 杨舒农:我们实验室的所有科研课题,瞄准的都是航天发射搜救的实际需求,注重破解实际难题,并持续为后续任务发力。
创新带来的是装备可靠度提升、技术储备能力增强、完成高密度航天发射能力的提升。2022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执行两次飞船发射、两次飞船回收以及二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 郑永煌:通过围绕智慧发射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通过我们的科学安排统筹,严格的质量把关,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把今年的任务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