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新增项目。至此,广州已经有两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另一个是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
今年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委员、民建广州市委会委员付伟把目光放在“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的保护上。“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即是海珠湿地,在城市中央有一块如此兼具农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文化景观,是全球罕见的。”付伟说。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力度
到底什么是“高畦深沟”?付伟表示,这是为了适应广州地处岭南的特殊地理环境条件,而大面积种植果树所采用的的一种技术。“具体做法是,以数颗果树为一个范围,然后在周边挖出深沟,中间就自然突出一个高台,我们就把它叫做高畦。这些沟即是排水沟,也是灌溉沟。沟中则生活着鱼虾蟹,是保护好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付伟说。
海珠区的高畦深沟系统始于秦汉,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仅海珠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的高畦深沟农业系统存留面积超过800公顷,畦面超过2200块,深沟超过9500条,水梪数量超过400个。
但是农业文化遗产无论是知晓率、还是保护程度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差距。付伟说,目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刚刚开始评选,保护利用时间也不长,所以社会公众对其的认知度也不高。“应该把农业文化遗产纳入到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或者是保护工作总体框架当中去,采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同的保护力度。”他表示。
付伟认为,广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还不完善,未来需要制定出一个科学完善的规划,让更多市民了解、参与,“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区域还不能对公众开放,还处于初始的状态,接下要进行改造提升,比如说建设农业遗产的展示中心,计划是利用小洲村的祠堂把展示馆建立起来。”
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的保护范围一共有5块地,其中2号地到5号地是处于湿地保育区的范围之内,必须保持原始的状态。“同时我们建议,多引入一些社会力量,将可以开发利用的1号地,通过改造提升,对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如水闸等,逐步恢复功能。”付伟说,“然后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如文化创意、互动体验、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植入,将1号地的文章做好做精之后再逐步探讨其他的地块如何实现农业的展示功能。”
未来可成为大城市里的“心灵栖息地”
近年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综合价值比较单一,我们去乡村玩,我可能更多的是看一看,看到的东西、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比如说采摘一些荔枝,吃一点农家的绿色美食,或者说到花海里面去拍拍照。”付伟说。
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推进,未来发展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付伟认为,“第一就是特色化,一定要把自己的内涵、文化挖掘出来,打造独一无二的美丽乡愁。第二就是要提升综合功能,特别是要跟城市的周边设施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单元。”
“比如说海珠湿地,距离琶洲距离近,将来琶洲的数字岛真正建成之后,就可以形成功能的互补。不仅仅是旅游,而是更多地作为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为高楼大厦里工作、生活的人们提供精神可以休憩的净土。”付伟说。
实际上,海珠湿地申遗成功与付伟有着莫大的关联。“我在2018年提了这个提案,历经三年,欣喜地看到它在去年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今年我的提案里继续关注农业文化遗产实现从无到有再到从优到精。”尽管文化的培育、大众的接受需要时间,但付伟对持续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背后的价值充满信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锟、徐雯雯、吴子良、何道岚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锟、徐雯雯、吴子良、何道岚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