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珊珊
8月24日,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家科技创新战略研讨班暨民营科技企业走进白云活动在广州民营科技园拉开帷幕,助力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同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在广州民营科技创展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为中小企业工业化发展带来更多创新方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是于1967年成立的法定机构,在助力企业通过技术提升生产力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据官方统计数据,在过去十年间,已协助业界推动1200多个智能制造相关的合作项目,预计2023年全年智能制造项目能将达到120项。
近年来,广东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正在加速进行。行业探索与发展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人工智能(AI)等新兴概念与技术正在千行百业体现作用。
在数字经济盛行的今天,加速科技创新,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当前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尤其在今年以来,AI大模型热潮席卷各行各业,是否拥抱最新技术,也成为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选择之一。
为进一步探讨科技创新如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中小型企业如何拥抱新兴技术,时代周报记者专访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先生。黎少斌今年来已走访近100家企业,将分享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下简称“生产力局”)助力粤港澳中小型企业制定新型工业化转型方案、提升生产力的经验,为企业升级转型之路提供参考建议。
提升智造能力
时代周报: 对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最应该优先提升的部分是什么?
黎少斌: 建立企业自己的数据库。通过建立数字模型,企业能够进行数据分析,比如预判生产线变化、人员和需求量的增减,以及生产力的调整等。同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企业自己的工业元宇宙,即在元宇宙中为每个设备创建其数字孪生,让我们在物理世界的情况还未发生之前,通过数据预判,从而提前布局。
时代周报: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当企业家希望用最小投入在最短时间看到最大回报,有可能实现吗?能否举例分享哪些微小改变能为生产力带来明显提升?
黎少斌: 当然可以。比如一家做动物玩具的企业,由于玩具产品品种多,工厂想要完全实现工业自动化很难,所以仍然需要很多员工从事不同的工序。但是通过引入一个小的智能化设计改进方案,工厂生产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在过去,员工在完成玩具生产时,或当某个工序、某条生产线、原材料出现问题时,需要手动填报纸质的数据,再逐级传递给工头和办公室;如果工头不在现场,则会影响生产进度。
但现在,该企业在每一个环节都安装了智能屏,并设置智能生产系统,所有生产线上的数据(人力、设备、材料等)都可以直接输入系统,在后台一目了然,便于管理。员工可以即时在电子屏点击“原材料问题”等选项,来实时提报问题。管理层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当面临加急订单,需要更多人力、原材料紧急加产的情况,也可以借助其他数字化工具统计和分析数据,并通过后台实现更好的调配。
总的来说,智能制造是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提升沟通反馈、生产制造的效率,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节约人力沟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员工收益也提升,就能进入良性循环。
时代周报 : 在工业化两极分化的情况下,龙头企业拥有已被验证的成功经验,但每家企业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判断是否应该向其学习呢?
黎少斌 : 我给一个略有不同的思路供参考。通常当企业想升级为智能制造的时候,普遍都会从成本、产能和技术改进等方面考虑出发。
但我发现很多龙头企业再进一步发展时,会在基础的技术生产上,衍生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原来只是卖设备,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还可以卖服务。通过实时数据,远程辅助客户预判断设备运营情况,是否需要维修,是否要停机节能等等,从单纯卖设备变成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另一个例子,一家出售玩具的企业在产品买卖的基础上,可以为孩子、家长提供后续亲子娱乐场景的配套服务,例如,在亲子关系中,如何通过这些玩具去跟孩子互动,提供亲子教育信息,提升客户体验,鼓励企业跟客户建立更多情感连接。因此,在寻求成功经验时,除了提升技术,更关键的是思考如何通过智能制造,更好地配合客户需求,实现在业务发展模式的创新,从而脱颖而出。
迎接A I大模型热潮
时代周报: 今年以来AI大模型发展态势如火如荼,但AI大模型的应用方式尚未完善,其自身也处于发展阶段。你认为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现阶段是否有必要开始拥抱该技术?
黎少斌: 从应用AI大模型技术的角度来看,即使是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开始采纳该技术,我建议企业可以从收集数据开始入手,而不是打造自己的大模型。目前中小型企业可能面临着资金和数据量不足的问题,难以进行大模型的研发和训练。但它们可以从具体的业务场景着手,比如产品检测的环节,将以往人工验收的模式,转为通过AI视觉技术对图片分析验收,这样企业能收集到检测所需的数据。
时代周报: AI是未来趋势,但也会面临很多风险,比如数据泄密。您认为企业在应用技术与隐私数据保护方面,应该如何平衡呢?
黎少斌: 企业在技术发展方面来看,必须应用技术和收集留存数据。如果没有技术和数据作支撑,企业就可能错过了利用AI带来的机会和优势。管理和保护数据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行政手段:按数据重要性的层级划分,对于不同数据进行不同的保护等级划分,这样可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降低资源成本。
技术手段:内部采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例如防火墙、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以保护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员工意识层面:加强员工网络安全的培训,培养员工的数据保密意识,使其了解数据保护的重要性,避免无意识泄露,警惕钓鱼邮件或恶意链接。比如员工收到电邮,填写问卷可以获得50块的咖啡券,但实际点击的链接已经下载了一个木马病毒。
总的来说,不同企业对于工业化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时代周报: 除了AI相关技术,近年你接触过的企业里,还有哪些智能制造相关企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黎少斌: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港资压铸机制造公司——香港力劲科技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大压铸机制造商之一,是特斯拉的合作伙伴。在与该公司董事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这家企业的发展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最初,该公司董事长受到玩具车通过压铸直接成型、无需组装的启发,引发了他对于真实汽车是否也能采用同样的生产方法的思考。于是,他探索为汽车提供压铸设备的可能性,并着手实践,最终成功地开发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压铸设备,从而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个企业勇于创新的思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而敢想敢做的精神,也是推动企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大湾区中小企业产业优势
时代周报: 你在2018年加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近年工作中,你认为中小企业状态,尤其是经过疫情三年后,有什么变化?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黎少斌 : 我对香港的企业相对更熟悉。根据生产力局2018年的一个调研结果,与2018年香港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程度相比,现在整体方面有所改善。目前,大概10%的香港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是相对领先的。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工业化起步较晚,现在正面临提升的压力。尤其在疫情期间,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生存,可能会接一些订单价或者利润较低的订单,但这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模式。另一些企业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比拼低价,而是优化产品、生产线,寻找差异化竞争。同时,应用绿色科技,打造可持续发展策略,最终走到智能化道路,远离低层级的拥挤赛道。
时代周报: 从目前对接过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来看,你认为广东的中小型企业具备哪些产业优势?
黎少斌: 我认为广东的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们在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整个大湾区,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有很多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企业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平台和技术,帮助中小企业升级转型。此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了便利。香港还拥有众多全球知名的高校,具备科研人才和创新解决方案的供给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充分集聚创科资源,已形成良好的创科生态圈。所以,粤港澳的中小企业,在考虑内地条件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好香港、澳门的政策优势。
时代周报: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你未来比较看好哪些产业?
黎少斌: 很多的新兴产业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其中我个人特别关注AI、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技术产业。就香港而言,人口老龄化和生命健康相关的需求非常突出。在这方面,AI技术可以赋能生命健康产业,两者相辅相成。此外,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看,新能源技术产业也将走在最前沿。
助力大湾区企业发展
时代周报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曾经为很多企业做过创新升级方案,在设计和提供方案过程中会更关注什么?
黎少斌 : 在设计方面,生产力局最大的优势是具备强大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在材料、制造工艺、智能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环保技术等领域,生产力局都拥有相应的专家资源和丰富的经验。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能够从多维度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如果一个企业只联系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家,专家通常是从单一思路去引导企业,相比这种沟通或合作,生产力局不仅仅局限于特定技术,而是会综合考虑各类因素,为企业量身打造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时代周报 : 企业工业化进程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升级,不断变化。在过往十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中,您认为目前每年沉淀下来的经验,可复用部分占比多少?
黎少斌 : 经过多年沉淀的积累和经验,我们发现在帮助企业思考和发现痛点的路径是相似的,可以形成一个基础框架,能够指导企业在布局和安排步骤上避免走弯路,从而减少纠错成本。但在执行层面,具体的方案设计和所使用的机器、技术等方面,每年都在迭代升级。过去五六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AI技术的广泛应用。以生产线为例,几年前还没有大规模使用AI技术,但现在几乎所有生产线本都可以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制造。比如随着ChatGPT的不断发展,在语义理解能力上大幅提升,使得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指令。
时代周报 : 未来在大湾区企业合作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可以在为企业提供哪些资源或者是策略上的支持?
黎少斌 : 我过去一个月走访上百家企业,聆听业界的声音,了解业界发展面临的痛点和需求。我们未来将加大在内地的资源投入,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更多站点,为更多港资、非港资企业提供服务,为大湾区做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