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云顶新耀宣布,其创新型强效抗菌药物依拉环素(商品名:依嘉)在中国商业化上市,并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出首张处方。依拉环素的正式入市,也标志着云顶新耀从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成功转型成为一家商业化阶段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布局,走到这一程,云顶新耀用了六年的时间。

以‘License-in+自研’双驱动模式立足 构建自我造血能力

从成立伊始,云顶新耀就带着不一样的企业“基因”,这也注定了其后续在商业模式运作上的 “独辟蹊径”。


(资料图)

2017年,云顶新耀由亚洲最大、最活跃的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康桥资本成立,主要专注于创新药的开发及商业化,成立三年后,云顶新耀登陆港交所,刷新了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从创建到上市的记录。

依托于康桥资本强大的资本能力,云顶新耀从一开始选择走的就是一条重资本的license-in发展之路,据医谷记者日前在云顶新耀媒体圆桌沟通会上了解,截止目前,其研发管线囊括了多款产品,覆盖了抗感染、肾科、自免等多个疾病领域。

云顶新耀产品管线(图片来源:云顶新耀)

License-in又称许可引进,是通过向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首付款,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付款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地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等商业化权益,其本质是分工合作,即不同企业布局不同的研发阶段,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通力合作,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BD(商业拓展)能力、License-in后的临床开发能力和商业化能力。

不过,云顶新耀的这种“License-in”模式不是没有遭受过质疑,彼时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环境下,大部分药企还是以做“跟随”模式的仿制药为主,还有部分有实力的药企在转向自研做创新药, “License-in”引进模式在国内并不是主流,甚至这种模式最初被称为“拿来主义”,如何体现一家公司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实力是其中最大的争议点。更何况云顶新耀License-in的产品中,大部分还都属临床后期,“真创新”内核能力受到拷问。对此,云顶新耀曾在招股书中提到:“该战略让我们得以规避前期的科学及临床风险,并专注于已或相当接近获得监管批准及商业化,且极有可能成功的产品。”

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则在媒体圆桌沟通会上对医谷记者道出了更详尽的原委:“新药研发是一个风险高、周期长、投入大的行业,一款新药从研发走到上市,保守估计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平均投入20亿美元,成功率却只有6.25%,即使是目前全球Top10的跨国药企,他们的研发管线也有超一半是来自于引进,云顶新耀选择‘License-in+自研’的‘组合拳’形式,这是一种相对来讲可以降低风险的比较安全的模式,License-in的产品在前期快速实现商业化上市后,可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公司后期的自主研发,从而实现一个正向循环,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另据医谷记者了解,云顶新耀License-in的产品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临床价值高,在国内存在巨大的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首要标尺,“License-in就好比在蓝海里挑选一颗珠圆玉润的珍珠,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和敏锐的商业洞见,只有引进确定性较高的产品,才能实现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最高效的投入、惠及最多患者’的企业愿景”。罗永庆说道。

经过六年的时间,事实证明,云顶新耀厚积薄发,走的是一条可以实现长远发展的道路。

首个产品已实现商业化上市 弥补国内临床空白

今年3月,依拉环素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成为云顶新耀首个推动至上市阶段的药物。

据悉,依拉环素是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可用于包括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在内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等所引起的感染。此前,云顶新耀通过与Tetraphase制药公司(现为Innoviva, Inc.的全资子公司)签订的授权协议,享有在大中华区、韩国和部分东南亚主要市场(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越南)开发、商业化依拉环素的独家权益。在进入中国市场前,依拉环素已在美国、欧盟、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在国内,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仍然是临床主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而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面临十分有限的治疗药物选择,临床亟需新型强效抗菌药物解决‘无药可用’的耐药感染困境,依拉环素的上市弥补了临床空白,产品入市当天,全国就有多家医院开出了处方,也证明了依拉环素确实满足了临床的急需。” 罗永庆表示。

目前,市面上用于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强效抗生素主要包括替加环素、多黏菌素、思福妥,这三种产品也被称为该治疗领域的抗生素“三剑客”,2022年,三者分别在中国市场销售19.3亿元、23.97亿元、4.66亿元,市场需求旺盛。

医谷记者从云顶新耀获悉,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及性,在广谱抗感染领域,除了依拉环素,公司还布局了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 (Taniborbactam)、EVER206 (SPR206)。其中,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已完成全球和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且获得了积极的数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在中国提交用于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新药上市申请,EVER206则已完成全球和中国的一期临床试验。“依拉环素、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EVER206将组成‘新三剑客’,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罗永庆说道。

图片来源:云顶新耀

大力押宝肾病领域 “全球新”产品预计将于今年获批

如果说依拉环素是云顶新耀实现成功转型的基石性产品,那针对IgA肾病的Nefecon(耐赋康)则是云顶新耀手握的另一张“王牌”。

今年6月13日,诺华曾宣布以最高35亿美元(以最新汇率计,约合人民币251亿元)的金额收购Chinook,而这家公司吸引诺华的点就在于其在研管线中治疗IgA肾病的两款药物,这一火热情绪也快速传导至国内市场,6月15日,国内布局IgA肾病进展最快的云顶新耀的二级市场一路飘红,股价暴涨54.01%,形成上市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肾病一直是云顶新耀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据云顶新耀内科领域首席医学官朱正缨介绍:“中国是全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所有肾小球病理类型中,IgA肾病(由IgA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异常沉积而得名)占比最大,初步预估国内的IgA肾病患群有400-500万人,该疾病特点是发病年龄早,中位发病年龄在30-35岁,80%的患者确诊年龄在15-44岁,并有超50%的IgA肾病患者在20年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必须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来延缓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大打折扣。”

朱正缨还提到,目前国内针对IgA肾病的治疗并未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主要还是以RAS抑制剂的支持性治疗和全身免疫抑制剂为主,而耐赋康的出现使得国内的IgA肾病拥有了从疾病源头改变疾病进展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耐赋康作为全球50年来首款针对IgA肾病的靶向治疗药物,由Calliditas公司开发,其是一款口服靶向布地奈德迟释胶囊(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强糖皮质激素活性和弱盐皮质激素活性的糖皮质激素,首过代谢程度达9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将布地奈德靶向释放于回肠末端的黏膜B细胞(包括派尔集合淋巴结),减少诱发 IgA肾病的IgA1抗体产生,进而干预发病机制上游阶段,能减少50%肾功能下降,由此预估的延缓疾病进展至透析或肾移植的时间可超过10年。

耐赋康三期临床数据(图片来源:云顶新耀)

2021年12月和2022年7月,耐赋康已分别在美国和欧盟获批,2019年6月,云顶新耀与Calliditas公司签订独家授权许可协议,获得耐赋康在大中华地区和新加坡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该协议于2022年3月扩展,将韩国纳入云顶新耀的授权许可范围。2022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受理了云顶新耀就耐赋康的新药上市申请,并已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且授予优先审评资格,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获批。同时,在今年,云顶新耀还会继续递交耐赋康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的上市申请。

朱正缨表示,除了耐赋康,云顶新耀的另一款用于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候选产品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EVER001已进展至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此外,云顶新耀还有多个肾病研发项目正处于临床前阶段。

在自免疾病领域,口服小分子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ETRASIMOD(伊曲莫德)被云顶新耀视为又一重磅炸弹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云顶新药正在推进伊曲莫德在国内的进展,临床三期正在进行中,有望于2025年获得上市批准。

“已上市的依拉环素,加上排队上市的耐赋康、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伊曲莫德,四款产品加起来的销售峰值预计在100亿元左右。”罗永庆表示。

产品密集上市,对于企业的渠道铺设和销售团队搭建方面能力也提出了考验,对此,罗永庆认为:“除了利用医保等渠道提升产品可及性,还需要有创新的商业化模式来提升效率,比如与外部力量合作推动商业化,不能重蹈传统的人海战术,否则很难盈利。”

来源:医谷网 作者:史士云

行业重磅内容、政策信息及时获取,扫码关注医谷微信公众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