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广州女艺术家

扬帆“高”歌的姐姐

何丽芬:


(资料图片)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全国技术能手

走进位于珠江钢琴创意园的“何丽芬广彩精瓷馆”时,何丽芬正坐在明亮窗边的工作台前忙着。满屋的玻璃柜中,精工细绘的碟、碗、瓶、罐……排成整齐的阵列。

放下手中的笔,她笑盈盈地走过来。第一句话就问:“今天的采访,不会太长时间的吧?”

看得出,她是个极其珍惜时间的人。

广彩内销的探路者

何丽芬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技术能手、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从入行到今天,她在广彩这门为瓷器梳妆的工艺美术领域里,已经耕耘了37个春秋。

“在中学的时候,我对美术就很感兴趣,曾经当过美术科代表。”何丽芬说。1986年,位于芳村大冲口的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招收学徒,“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好开心,因为当时广彩好闻名,个个都好向往,所以当时我就报了名。”通过考试后,她进入广彩第四代传人司徒洪的班里学习。当时班里有60多个学徒,在师父和班长的带领下,学徒们展开了两年的学习生涯。白天努力学习填颜色、勾线条、做造型等传统技艺,业余时间跟随绘画老师学习绘画技巧,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考试、测验。

“两年都真是好难捱”,回想当年,何丽芬说,“半路就有好多(学徒)离开了。”两年学徒期满,何丽芬在结业考试中完成三件瓷盘作品,“可以说以最优异的成绩出师了”。

出师之后,何丽芬进入了精瓷班。在这里,她系统地学习和接触了广彩设计、制作、生产的整个流程。1998年,随着广彩出口量的下降,不少广彩艺人离开了广彩厂“下海”,何丽芬也是其中之一。2001年,在芳村花鸟鱼虫市场,何丽芬迈出了创业生涯的关键一步。

“当时可以说,我是第一个拿了营业执照的、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广彩的人。”何丽芬说。因为当时大家都觉得广彩本来就是一种单纯的外销品。现在采取这种新的模式到底行不行?她坦言,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没人这么做过。

幸运的是,在开店筹备期间,她接到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一笔订单——纪念黄花岗起义90周年的100多件广彩作品。“这可以说是我在这段关键时间获得的第一桶金。”她说。有了这笔收入,她心里对自己的创业方向有了底。

何丽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销售”的展销方式。过去广彩厂的生产过程是封闭式的,消费者能在市面上接触到广彩的产品,却无从得见生产的过程。何丽芬将自己的工作台设置在店铺内的醒目位置,来往的客人一望就知——口口相传中,何丽芬和她的店铺渐渐打开了名气,经营也上了轨道。

何丽芬认为,广彩创作需要创新的思维。

市场如浪调整航向需及时

在何丽芬看来,广彩创作需要不断地有创新的思维。

何丽芬说,广彩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形成了构图丰富、颜色亮丽的风格。传统的广彩生产主要是来图定做,艺人发挥个人风格的空间有限,“到我自己创业的时候,我的创作就好自由奔放了。”她说,从设计、构图等诸多方面,也越来越需要和国内市场的审美契合,“有好多客人提供了好多信息,让我更好地知道怎样围绕这个市场来运作。”

她说,过去一些人说起广彩,常会有所谓“匠气”的感受。如何让广彩从这种人们固有的印象中走出来,必须要不断打开眼界,也必须要不断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学习新东西。2010年,她修读了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岭南工艺”高级进修班;2014年,又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艺术理论与工艺美术创作高级研修班”。“学院派”的知识体系与她的日常创作和生活阅历相结合,令她的创作更趋丰富。她还经常往返于景德镇等陶瓷重镇之间,与同行交流,也在梳理广彩的源流之中,更好地把握广彩独特的魅力。

何丽芬告诉记者,近年来广彩市场也在发生变化,在大件、收藏级别的精品需求之外,偏重日用性的产品需求在上升,所以他们发挥设计方面的优势,开发了不少价位相对较低,但是仍颇具观赏性、艺术性的日用瓷器,如茶具、杯碟之类,其中以岭南荔枝为主题的系列作品颇受欢迎。他们也推出了可以批量化生产的产品系列。她说,工艺美术从业者的思维一定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还需要有提前把握市场趋势的前瞻眼光,“到了跟前再转(型),肯定来不及。”

有姿有味

女性要从事广彩行业

有优势也有家庭牵绊

“能让一个人多年不改坚守的,除了情怀和信念,还需要真正有‘谋生’的能力,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女性从事广彩行业,有更加细腻、能静下心来的优势,也有需要照顾家务、子女而占用时间的牵绊,所以每一天的时间,都需要科学有效的安排。”

“广彩和很多工艺美术行当一样,重在坚持。”

本期统筹:章虹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钰舜实习生 黄家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