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3年广州中考正式开考。全市12万余名考生奔赴考场。为给孩子们打气加油,家长老师各出奇招。有的老师化身“状元郎”,还有班主任发挥奇思妙想,给考生准备了“潇洒定心丸”。

培正中学,一位家长戴着“中考必胜”口罩前来送考。


【资料图】

送考:老师化身“状元郎”,班主任准备“定心丸”

中考首日,为了给参加中考的学生加油鼓劲,学校、老师、家长各出奇招。

上午,中考首科考试开始前,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考点的校门外,广州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们,为考生们拉起加油的横幅,举起助威的标语牌。走进考点的考生则一一和老师、家长们击掌。

七中实验学校副校长黄国成表示,这是学校的传统,很多年来都是这样。“我们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就是我们一直都在。他们这一届不容易,学生老师都不容易。在学校也好,在学习生活中也好,要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一直和他们在一起。要有一种仪式感,让学生带着我们老师、家长、亲人的祝福走进考场。”

黄国成解释了标语“为梦而战”的意思——每个人都有梦想,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努力了很长时间,而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学生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起点,也希望他们前程似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在广州第七中学考点,有送考老师身着状元服,化身“状元郎”为考生送祝福,希望中考生们都能一举高中。考点门口,送考老师仔细核对学生信息,确保每一位考生顺利进入考场。考生陆续步入考场后,送考老师和家长们仍不舍离去,守候考场外直到开考铃声响起。

在广州市培正中学考点,初三(8)班的班主任“潇洒老师”罗潇婷为孩子们准备了“潇洒定心丸”——荔枝味、橙子味、可乐味等口味的棒棒糖福袋以及考试秘诀,主治增强信心、稳定发挥、拓展潜能,不同口味还有不同功效,三颗棒棒糖寓意“连中三元,高中录取”,每天考前“服下”一个,连服三日,助学生考试顺利。特别有巧思的是,考试秘诀总共列举12条,前11条秘诀每句话第一个字连起来又是一句话——“反正培正人随便都能考好”。

此外,在学生进入考场前,培正中学的老师挥舞龙纹醒狮旗,高举“红粽”,和同学们一一击掌,寓意培正学子蛟龙出“狮”师,一举高“粽”。“中考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必经历程,相信也是难忘的,老师们的送考是一种仪式,预祝同学们旗开得胜。”

广州天省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身穿红色“战衣”,手持定制加油牌,为即将奔赴中考战场的初三学子加油鼓劲。“加油,放轻松!”“你们是最棒的!”在加油声和击掌声中,同学们以昂扬姿态自信地穿越“红色海洋”,誓将蟾宫折桂。  各科老师们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专属”祝福,将美好的祝愿与学科特色相融合,如数学教研组准备了“三角形四边形,祝你们样样都行;有理数无理数,祝你们心中有数;抛物线双曲线,祝你们好运无限;自变量因变量,祝你们前途无量!”,希望以一种专业又活泼的方式为同学们送上满满的期许。

在广州市培正中学考点,有的老师挥舞着一面龙纹醒狮旗,有的老师手上高举“红粽”,为学生送考助威。每位进考场的同学都要一一和老师们击掌。

暖心一刻:

交警花6分钟将考生送到考点

华师附中初中部考点门前是一条单行道,仅有两车道。记者留意到,两车道被交警用水马将分隔开来。“考试前,靠近校门的一条车道专门留给送考车辆,另一条才是社会车辆通行的车道,这样可以保障考生能顺畅地来到考点。”一位现场维持秩序的交警说。

上午8:40分许,不少家长已经离开了现场。突然,现场人群出现一阵骚动,一辆交警骑着摩托车疾驰而来,停在门口。车后座上下来一位女生,面色紧张。认识女生的老师立即上前宽慰:“别着急,别着急,还有时间!”

这位交警告诉记者,他在员村附近接到考生家长求助,便毫不犹豫载着女生赶到华附初中部考点。交警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花了6分钟”。

不少考生自信应对中考

这届考生被不少人称为“摇一代”。这是因为2020年广州首年实行小升初“公民同招”,小学、初中就近免试入学,报名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初中招生采取电脑派位。有越秀区的受访老师表示,这届初三学生三年前通过摇号派位升入初中,刚入学时的学习基础不均,部分较为薄弱,但经过三年学习,相信各位学生都能在中考交出满意答卷。

七中实验考生家长张先生表示,孩子中考志愿填的是培正中学。张先生说自己不是那种会非常“紧张”孩子学习的家长,但在初三冲刺阶段,对家长而言还是比较“难”和累的。中考这几天,他特意请假陪考。他透露自己的“育儿经”时说,孩子平时懂得自主学习,但作为家长他也会给予一定的引导和督促,比如孩子玩手机会相对控制一下。

上午考完语文走出考场,不少考生反应试题比较简单。当被问及中考填报了哪些志愿时,不少“学霸”考生充满自信。来自华师附中的一位高个子男生说自己只报了华附一所学校,另一位华附女生则表示只报了六中,还有一位来自暨大附中的男生也只报了二中。

培正中学考点考生穿过“金榜题名”拱门进入考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谢泽楷、魏丽娜、林霞虹、王婧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陈忧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