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6月20日,在2023中国(苏州)独角兽企业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潜在独角兽企业群体的发展特征。
根据《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的要求,潜在独角兽企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外资控股企业。二是成立5年之内,最新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成立5~9年,最新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共有65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54个城市——北京138家,上海118家,苏州75家,深圳54家,四地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59%;常州、东营、广安、绵阳、宜春、镇江等13个城市首次出现潜在独角兽企业。
报告还发现,2022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41个赛道——集成电路是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达116家;合成生物、农业科技等赛道首次出现潜在独角兽企业。2022年新晋24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5个赛道,其中,集成电路赛道新晋企业数量最多。
在发明专利方面,报告梳理发现,2022年共有477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7670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590件,共有11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国际专利446件,其中创新药赛道企业表现突出。
在投融资方面,报告称红杉、高瓴、中金等10家投资机构合计投资了31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以小米、腾讯为代表的12家新经济平台企业合计投资孵化15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以药明康德、长城汽车为代表的31家产业型大企业孵化出3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另有5家潜在独角兽由独角兽或已毕业独角兽企业孵化而来。
报告还统计了2022年有374家潜在企业新获融资,新获融资额共152.6亿美元,近八成集成电路赛道企业在2022年新获融资。2022年有38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有10家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