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8日是父亲节。日前,记者采访了多名儿童制作了一个关于父亲节的短视频,说说父亲节给爸爸送什么礼物,有的表示要给爸爸送一本书,有的则表示要给爸爸一个大大的红包。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在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分别探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因工作忙不能时常陪伴孩子身边的父亲们“支招”。

支招:利用零碎时间、多形式陪伴孩子

3岁多的皮皮(小名)给爸爸准备的父亲节礼物是奥特曼玩具,当被问到爸爸多少岁时,皮皮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他的爸爸4岁了。据皮皮母亲介绍,平时爸爸就是皮皮的玩伴,爸爸从不缺席孩子的成长,父子俩无所不玩、无所不谈。

“我想送爸爸一本书,教他怎么教育小孩。”在读初一的小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他成为爸爸,会花更多时间去陪伴孩子。小睿的爸爸平时工作非常忙,一周只有两天在家,陪伴自己和弟弟的时间非常少。虽然平时爸爸也会和自己聊天,聊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但仍然感觉爸爸经常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误会他。小睿还提到,做家长更应该要以身作则,比如在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电视这些电子产品时,自己也不要老看手机和电视。

“针对不能经常陪伴在身边的父亲,可以发展一些跟孩子互动的方式与途径。”广州市妇联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高级社工师张妮介绍,比如可以视频、短信、写纸条、看电影等,利用碎片的时间与多样的方式来。还可以一起在线上玩游戏,这样就不会缺失陪伴。甚至邀请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了解工作情况。“父亲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母亲进行一些家庭角色的分工,比如母亲负责日常照顾,父亲关注学业或者兴趣培养。尤其男孩子可以多一些竞技比赛,探险等,增加勇气。”

“在一般的家庭分工中,妈妈更多的是陪伴爱护的角色,而爸爸则更多地需要建立规则,两个角色一起推动孩子的成长。”张妮表示。

专家: “父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近几年来,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里‘父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广州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冯德泉介绍,父亲在孩子两个时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时期是3-6岁,男孩子喜欢模仿父亲的一些言行,从对父亲的认同来获得自己性别的认同。对于女孩而言,她会从父亲对母亲的爱,来认同和接纳自己的女性身份,从父亲身上的一些特质和习惯,以及她与父亲的关系,对其以后与异性的交往和寻找人生伴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冯德泉表示,这个时期的父亲,在孩子的意识里代表着社会规则,孩子会从对父亲的认同来认同社会。尤其孩子犯错后,父亲要立刻指出来,以孩子比较好接受的方式适当给予惩罚,有利于孩子建立边界感和规则感。

“第二个时期,是孩子青春期。父亲的缺位,让孩子不管是行为上还是心理上会更叛逆。”冯德泉表示,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自主期,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期。孩子争取独立,因心智不成熟,有些叛逆难免把握不了尺度,这就需要父亲的陪伴、引导、支持和鼓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慧莹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慧莹部分素材来源于受访儿童及家长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