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今年5月高喊出“生成式AI的引爆点正在到来”时,一场围绕全球算力产业链的竞逐也在同时进行。
“中国的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第一。从算力总规模来看,位居全球第二。”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在2023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大会上表示,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是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石,要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相关资料图)
身处产业链中的企业们也在感受着这场算力革命带来的机会。“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布局。”超聚变的一名管理人员对记者表示,无论是智算还是具体到大模型算力上,国内(企业)的投入和部署的规模速度都在加快。
AI算力需求“跳变”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力,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1.8万亿元。
根据《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IT支出每投入1美元,可以拉动15美元的数字经济产出,同时也可拉动29美元的GDP产出。换言之,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将增长3.6‰,GDP将增长1.7‰。
在工信部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截至目前,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此外,围绕算力枢纽节点建设130条干线光缆,数据传输性能大幅改善。
在2022年年底,我国在用标准机架超过650万架,算力总规模为180EFLOPS。相较之下,今年前八个月两项数据分别增长了16%和9.4%。而据IDC数据显示,受AI影响,从2022年到2026年,中国区人工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3%。
“格局重塑的大门已经打开,国内计算产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超聚变董事长兼CEO刘宏云用“跳变”来形容当前的行业状态。他认为,大模型正在催生更多的AI算力需求,进入“智算”时代。
“语言大模型参数量从2018年亿级发展到21年GPT-3的千亿级别,5年增长1000倍,与之对应,这些模型对算力的需求每18个月增长10倍,是摩尔定律的5倍。近年来借助稀疏计算MoE理论,更出现了万亿参数甚至百万亿参数的语言大模型。”刘宏云在一场合作伙伴峰会上表示,多模态AI的兴起,将带来更加复杂的模型,以及更加庞大的算力需求。大模型于AI如同大地于各种动植物,具备极大提升AI的开发和应用的速度和质量。
超聚变所处的行业是算力产业链上的“服务器”环节。目前,该公司在行业的份额达到了前二,仅次于浪潮。
对于像超聚变这样的算力产业链玩家而言,AI时代下万亿级参数大模型正在不断涌现,多样性算力需求也在增长。
据天眼查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截止2023年上半年,与“大模型”直接相关的融资事件20余起,与大模型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40余项。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时代里,语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AI技术快速崛起,塑造了更广的数据形态。
随着AI大模型进入行业,带去的算力也将体现在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行业领域。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已有包括河南、杭州、成都、武汉、上海、宁夏等地接连出台政策支持算力发展,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关键点有哪些?挑战又在哪?
但算力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比如算力能耗和算力不足的问题。
行业中曾有统计,在1000张英伟达V100 GPU上训练GPT-3大模型共需14.8天,在数据中心PUE为1.1的条件下,总能耗将达到1287MWh,以2021年中国人均生活用电水平计算,单次大模型训练耗电相当于一个人4年的生活用电总量。
此外,算力市场仍存在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鸿沟。据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三年新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过去三十年的总和。然而,数据总量在增长,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数据占比却微不足道。而在关键技术上,比如服务器芯片领域,无论是通用处理器还是加速处理器,英特尔(Intel)、AMD和英伟达占据国内85%以上的服务器芯片市场,高性能芯片的供给不足。
“算力需求的变化也在倒逼着我们必须要往上游走,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围绕服务器底座进行架构的重塑。”超聚变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张小华对记者表示,算力产业最为关键的是生态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共识和推进。
“生态我们定义了多个维度,销售、服务、上游供应商、联合创新实验室、软件服务提供商以及行业标准组织,并从体系、激励、权益、支持、服务等方面为合作伙伴业务提供支撑。”张小华对记者表示,内部目前采用的“双生态”模式。一方面是与全球头部部件与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另一方面,通过自有操作系统、虚拟化等技术实现国内硬件和软件产品的自由组合。
除了部署软硬件生态外,在算力功耗的解决上,中国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其中液冷技术成为攻坚的方向。
目前,包括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厂商,超聚变、浪潮信息、曙光等服务器厂商先后投入液冷设备建设队伍中。而为了解决能耗问题,三大运营商规划到2025年开展液冷的规模应用,50%以上数据中心项目将采用液冷技术。
“从整个液冷架构到液冷的实现,再到液冷传输过程当中所涉及的最关键的散热环节,技术迭代到了第四代。”张小华对记者表示,研发节奏是产品一代,研究一代,运营一代。目前已经联合多个产业伙伴成立10家XLab联合创新实验室,覆盖材料到器件、板级部件级到设备级、生态到数据中心的各层面关键技术。
“技术突破是算力发展的根本,要密切跟踪全球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趋势。”金壮龙在算力大会上表示,要加强系统性创新,牢牢掌握发展主导权。
此前,工信部计划出台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算力综合供给。
在此次大会上,金壮龙强调,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高算力芯片加速迭代升级,一批行业骨干企业茁壮成长,(接下来)将开展“算力强基揭榜挂帅”,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围绕计算、网络、存储等关键环节,汇聚科技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尽快突破一批标志性的技术产品和方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