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底,一次课题组开线上会议,乔宏迟到了几分钟。他听见大家在热情地讨论买酒庆祝的事情。“庆祝什么?”他有点疑惑。后来才知道,导师刚刚宣布乔宏的论文被Science接收了。

这让乔宏直呼,“没想到这么快!”这虽是他博士期间第一次重要投稿,却出乎意料地顺畅:今年年初投稿,2周后送审,2位审稿人的意见都很正面,仅经过1轮修改便被接收,论文于6月9日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乔宏是唯一的第一作者。

这项研究利用超导量子比特平台,将连续的声波分成一个一个的“声子”,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一种量子声学分束器,试图进一步分裂“声子”。

实验表明,“声子”与“光子”一样,也具有量子特性。量子声学分束器既可以诱导一个声子的量子叠加态,也可以使两个声子呈现干涉现象。这项研究迈出了创建声量子计算机的第一步。

有了这项成果,美国芝加哥大学27岁博士生乔宏或许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毕竟通常需要6、7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课题,他在第4年就喜获“通关”。

但他不打算这么做。“我希望能开启一个新的课题,让自己的科研能力更加扎实,这似乎是我和导师之间的默契。”乔宏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