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流池里的中华鲟(伍志尊摄)

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提供的5万尾中华鲟鱼苗,3月28日被放流到长江。

3月28日是中华鲟保护日。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在没有找到可靠的资源保护和自然繁殖恢复途径之前,开展全人工繁殖、构建人工种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是未来恢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重要保护措施。当天在武汉进行的放流活动中,这些人工繁殖的2.5代中华鲟被放流长江。

据介绍,此次放流的5万尾中华鲟,其遗传信息十分清晰。2021年10月7日,在水工程生态所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活体库,技术专家人工催产中华鲟子一代雌鱼和子二代雄鱼取得成功。经人工授精,孵出11万尾仔鱼。至3月28日,培育至5个半月龄中华鲟幼鱼近6万尾,长度为20~40厘米,体重为30~280克。放流前3~5天,科研人员选择不同规格的鱼苗约2500尾进行荧光标记,便于后期跟踪监测。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水工程生态所驯养的子二代中华鲟个体进入繁殖序列并成功放流,表明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以及人工种群构建再上新台阶,为今后扩大中华鲟增殖放流规模、有效促进自然繁殖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