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1年,课程累计220讲,全校近4500名研究生选修。200余位学界大咖、知名学者、“两院”院士、杰出科学家汇聚于此,这是北京大学“才斋讲堂”的课堂。聚焦学科交叉与前沿热点,这个课堂不一般。

200余位教授开讲 大师云集的课堂

“才斋讲堂”是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跨学科、通识性平台课程,即“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

“才斋”,意为人才汇聚成长之地。11年间,走进这个可谈课堂的既有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师、知名学者,也有理工医领域的院士、杰出科学家,其中,两院院士就有43位。

有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教授内探“中国经济运行的体制和机制”;有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教授探寻经济发展的规律;有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松院士带领大家“走进分子世界”;有国际关系学院贾庆国教授展望“中国外交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有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讲述“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温儒敏教授剖析“今天为什么需要鲁迅”……

先生们的报告或富于激情、或循循善诱、或广征博引、或发人深省,可谓是一场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2018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将“才斋讲堂”150余讲课程以图书、音像的方式结集出版,为校内外读者呈现北大学者的学术思想精华,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瞿毅臻看来,“才斋讲堂”多学科、长时间地系统记录了北大学者的精彩学术思想和成果,这批资料将在未来展现出宝贵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1年220讲 跨学科的学术平台

理工医、文史哲、政经法等各个学科最新学术成果在这里碰撞火花,“才斋讲堂”课程内容就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学术科研的方方面面。

课程教学方法既注重基础理论,也重视研究方法,更贯穿了学术道德规范训练,从学科架构、学科发展、交叉与融合、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解读学科奥妙。

“认准对的,就坚持去做。”回顾课堂开设11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胡晓阳认为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坚持”。除了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停了一段,其余学期“才斋讲堂”均未曾间断过。这本身就是北大对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锲而不舍的坚持。

近4500名研究生选课 国内高校首创的培养模式

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级硕士生谷尔雪说:“在十周的时间里,我在‘才斋讲堂’老师们的带领下,思考我国的税收制度,探讨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也曾为自然演化的神奇和人类文明的交融而惊叹。它在每周四晚上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可以暂时离开实验室的瓶瓶罐罐,离开一直报错的代码,去听一段从未听过的故事,去思考一些可能之前从未在意的事。‘才斋讲堂’的存在更像是我科研生活中的一剂调味料,让原本单一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外国语学院2019级硕士生徐彤说:“‘才斋讲堂’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知识的机会和正途,调和了研究生教育‘专精深入’的特点,极大程度地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主讲老师们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分享和对学科精髓的提炼,让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精神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燕京学堂2017级硕士生施文纨说:“我本科在伦敦大学学院所修的跨学科思维的前沿课程与‘才斋讲堂’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宗旨不谋而合,跨学科、跨文化的学习让我受益良多。‘才斋讲堂’这一平台焕发出的学术品格和学术自信,让人能感受到东西方学术声音带来的不同力量。”

“才斋讲堂”于2010年9月由时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恩哥院士发起开设,以一门公共课涵盖研究生培养多个方面,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教学和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