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四大一线城市中,对刚需最友好的城市是哪个吗?
答案是广州。
“上车”套均总价215万,低过杭州、厦门。
最容易实现“居住自由”的新一线城市,是哪个?
答案是长沙。
收入涨幅明显跑赢房价,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居住负担都较小。
对比同为新一线的杭州、南京,虽然人均收入高,但房价、房租也相对更高。
今年1月底,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城市刚需购房报告》,报告调研了全国114个城市,重点研究了35个大中城市。
不同能级城市的置业门槛、居住友好程度、人口虹吸能力,在这份报告中被精准描绘了出来。
一些有趣的数据,今天我们拿出来聊一聊,希望能为年轻人择城就业、置业做些参考。
报告还透露:
凭借落户政策友好、强劲的经济活力、广阔的产业前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迁徙指数最高的城市群。
而深圳、珠海、东莞,成为全国“迁徙指数”TOP3城市,并且主要吸引的是省外人群,其中不乏作为消费主力军的高学历青年人群。
01
四大一线城市
广州对刚需最友好
分城市能级角度看,《报告》显示:
2021年4个一线城市套均总价约为298万;
新一线城市套均总价约149.5万;
二线城市套均总价约123.4万。
具体到城市,北京、深圳、上海、厦门及杭州套均总价位居全国前5,是“刚需上车”难度较高的城市。
▲图源 |贝壳研究院
北京,以“上车”套均总价354万,成为刚需最难上车的城市。
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的房价最友好。“上车”套均总价215万,位居全国第6,这个数字比新一线城市杭州、厦门还低。
另外,有7个城市套均总价并未达到100万,包括:长沙、太原、烟台、沈阳、长春、贵阳、哈尔滨。
02
长沙
居住负担最小的新一线城市
在《报告》中,有一个城市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长沙。
长沙最大的特点在于,收入涨幅明显跑赢房价。
在百城中,居住负担最小的新一线城市是长沙。
平均月薪也相对较高,约为9080元,在35个样本城市中居于第15位,导致负担指数较低。
虽然长沙的区位优势没有沿海城市强,但长沙人均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却处于全国中上游。
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相对于城市人均收入而言,负担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都较低,容易实现居住自由。
长沙房价的增长基本与城市基本面发展相适应,这得益于政府调控政策的适时出台,有效遏制了炒房投机行为。
而新一线城市杭州、南京,虽然人均收入相对可观,但房价、房租也相对高企。
▲图源 |贝壳研究院
二线城市厦门、珠海、嘉兴、福州及长春等城市,对周边人口有虹吸效应,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居住成本,居住负担指数相对于其他城市较高。
03
一线城市刚需平均33.5岁买房
一、二、三线城市的刚需购房者,平均多大年龄能买下一套房?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刚需客群购房平均年龄约为33.5岁,高出新一线城市1.1岁,高出二线城市0.7岁。
毫无悬念,一线城市的刚需,买房是最晚的,毕竟门槛更高、压力成大。
根据贝壳研究院最新测算的居住负担指数,全国114个样本城市中:
一线城市居住负担指数算数平均数约为89.1;
新一线城市约为65.2;
二线城市约为63.5;
三线城市约为59.3;
四线城市约为55.1。
一线城市居住负担明显较高,并且随着城市能级下降,居住负担指数也依次下降,两者呈强相关关系。
▲图源 |贝壳研究院
04
中国迁徙指数最高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居首位
报告显示,在纳入统计的35个样本城市中:
深圳、珠海、东莞及佛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成为典型的“迁徙”城市;
苏州、杭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紧随其后;
此外,厦门及成都、长沙的迁徙指数排名,也相对靠前。
但不同的是,深圳、珠海、东莞主要吸引的是省外人群,其中不乏作为消费主力军的高学历青年人群,虹吸效应明显。
以郑州、合肥及太原为代表的城市,主要吸引的是省内人群。
▲图源 | 贝壳研究院
而深圳,是中国迁徙指数最高的城市。
人们迁徙往往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迁徙指数越高,越能说明一座城市的落户政策友好、经济活力强劲、产业前景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全国人口增速最快的城市群。
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广州、深圳、东莞3城人口已破1000万,佛山近1000万人口。
“七普”数据显示,这4个城市在2020年总人口达到5620.22万,这个数字与“六普”的3853.88万相比,增长超过45%。
也就是说,广深莞佛4城近10年的人口增速,不仅远超全国人口、广东省人口增速,也超过大湾区内地9市的人口增速。
另一方面,迁徙指数越高的城市,未来越有可能走向“强者恒强”。
以深圳为例,在人才友好政策的支持下,凭借着高经济体量、新兴产业集聚、高薪酬的优势,不断吸引外来人口,每10个常住人口中,就有6个来自外地。
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消费,消费带动经济,经济发达又加速外来人口的流入,从而形成了正向循环。
来源:城市圆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