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思东 苏州大学供图
当前师资博士后制度缺乏政府部门明确定位、社会对师资博士后认同感低、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尚待解决。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告诉《中国科学报》,应建立国家层面的师资博士后制度,修订《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将师资博士后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范畴。
师资博士后制度对增加高质量师资数量、提升青年教师学术水准、激发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提高了高校人才选聘的灵活性,解决现行人事管理体制中人员“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又提升了新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岗位胜任力,还为现行博士后制度增添了新的活力。“应将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规范化、制度化,解决做大做强高校青年人才的‘蓄水池’。”熊思东说。
具体而言,他建议,设立师资博士后基金,并纳入到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进一步加大对师资博士后科研支持力度,开展基金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工作。
建立共同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地方政府、高校三方积极性,建立国家、省、市、设站单位经费分级投入保障机制,多元筹措经费,对进站和出站工作师资博士后给予有吸引力的补助。
简化师资博士后入职程序,在保证师资博士后质量的前提下,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师资博士后实行“两证合一”政策,既有博士后出站合格证,也有教师入职证。
完善师资博士后保障激励机制,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参照常规的教师管理体系,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与高校新入职事业编制博士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设站高校应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加强人文关怀,增进师资博士后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博士后公寓房建设,给予师资博士后优租房和优购房的申请资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