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有网友在上海翻垃圾桶,没想到花都没见几朵。
曾经七夕节的“暴富神话”,结束了。
“垃圾”也捡不到了
(资料图)
网传图片显示, 网友昨晚在上海翻了20多个垃圾桶,从汤臣一品到淮海中路,只捡到两朵花......
淮海中路是上海最热闹的商业街之一,没想到如此冷清。还是说,今年大家的感情都配对成功了?
对比以前,垃圾桶的花都溢出来了,根本没处摆。
那些“捡垃圾”的人,则 LV包、金手镯、苹果手机,甚至现金 , 捡到手软。
虽然都是网上的段子,但小编感觉,七夕热闹的感觉确实少了很多。
以前七夕的朋友圈, 大家都在分享长长的餐馆排队编号,亮眼高级的鲜花、礼物,还有霸气的红包转账,甜蜜也溢于言表。现在“秀恩爱”则很少,非常低调。
不仅如此,结婚的人也少了。
昨天,绵阳市游仙区的民政局直播6小时,仅12对新人领证的消息引发热议。
看着空无一人的直播间,还有网友评论“主打一个寂寞尴尬冷”。等到下午,直播间内容还改为城市风光慢直播。
今日,游仙民政局回应称,实际上当天有77对新人登记结婚,没人的画面是中午休息期间,而城市秀是直播结束的正常切换。
人数是比传言多了,但是以前的七夕民政局门口,可是深夜排长队。大家把门槛都要踩烂了。
浪漫风向标也遇冷
从数据上来看,大家对七夕的在意程度也在减弱。
往年电商们总是提前来一大波预热,“送什么”的话题也吵得火热,七夕的氛围要持续好几天。
而百度指数显示,在距离七夕天数的同一区间内,今年大众关注数据较2022年下降了接近一半。
*百度指数2022年七夕与2023年七夕对比(截至8月20日)
消费方面, 七夕档的票房,截至昨日21时为3.3亿元,远低于突破5亿元的2019年、2020年。
在钻石首饰一类“浪漫风向标”上,更是表明爱情生意难做。
讲究“男生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DR钻戒,今年上半年业绩较为惨淡,营收预计同比下滑40.37%–41.2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0.58% - 92.52%。同时,其今年以来的股价也下跌超46%。
另一钻石品牌I DO的母公司恒信玺利,营收也是持续减少,一度传出裁员、拖欠员工工资等负面,老板李厚霖还多次收到限制消费令,成为老赖。今年年初,公司宣告破产重组。
据报道,行业销售人员称,情人节、七夕节本是钻石销售旺季,却已难现昔日火爆,让人倍感压力。
从整体的销售情况看,在钻石最大消费国美国,2023年上半年钻石首饰销量较去年同期下跌9.7%,远超全品类珠宝销量5.9%的跌幅;在中国,钻石珠宝2022年在全珠宝品类中市场份额占比由2021年的14%下跌至11%。
不过,也不奇怪,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九年下降。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据为683.3万对,较2021年全年数量763.6万对下降10.5%。
消费者们更加理性
在浪漫经济退减背后,其实是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以前五一、520、618、七夕等消费旺季,促销活动爆满,大家为抢某预售商品熬夜通宵,满满的“冲动消费”既视感。
但据京东2023上半年消费观察,现在的消费者变得理性,更关注性价比以及与自身需求的契合程度。
调查中,分别有 49%、44%、43%的受访者在决策前会“根据预算理性分析需求”“追求商品的性价比”或“更谨慎”。
像七夕,有网友也坦言“送女的1000的礼物,都没有我花85的快乐和尊重要更多”“50块的烟我人中显贵,50块的礼物我狗都难配”。
在反讽和自嘲中,也透露出他们更关注到自我情感满足的需要。
基于这种态度,今年上半年刺激消费的政策一轮又一轮叠加,发放消费券、搞满减、取消票费等,可居民消费指数仍持续下降,到今年6月份一度下降到0。
在一些享受项目上,比如旅游,画风也有所转变。以前讲究深度游、出国热,吃住行都挑好的。现在“特种兵旅游”盛行,怎么花低价去最多的景点,还要快速,显得不那么“精致”了。
疫情后,消费市场有所复苏,但整体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对于中国经济的态度,高盛、摩根大通纷纷下调2023年GDP的预测。
消费市场的恢复也弱于预期。据中经数据,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61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环比、同比均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不积极,就业者们也开始涌进一些门槛不高、作息灵活的工作,比如网约车、外卖等行业。
据青山资本报告,今年网约车平台注册司机总数已经超过一亿,仍然每天有超过2万新司机注册,各地区陆续宣布饱和;外卖员每天新注册也超过2万。
近期智联招聘发布的二季度调研数据也显示,18.9%受访者表示已经在灵活就业,51.1%正在准备灵活就业。
在这些变化下,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对如何“爱自己”比“爱别人”看得更为重要,类似于七夕节的消费旺季遇冷,可能也是接下来的常态。